• March 28, 2024

【中國在手機方面的科技】中國手機品牌是如何在全球與iPhone競爭的 |從跟隨到引領中國手機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產業觀察 |

近年來,人們生活方式智能化、數字化變得多姿多彩,手機作為面向未來窗口,其形態、應用場景發生了變化。可以説,手機人們生活、工作、學習很多行業應用中,扮演著前所未有角色。

報告顯示,2021年BrandZ中國全球化品牌50名單中,國產手機品牌一路高歌進,其中,華,小米、、vivo7個手機品牌上榜。

同時,調研機構Canalys公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全年總出貨量13.5億部,同比增長7%,其中全年出貨量排行前五品牌中有三家來中國。

可以看出,從海外手機品牌霸榜,到國產手機品牌崛起,國產手機技術和設計上突破、飛躍,打破了海外品牌佔領國內高端機市場固有格局,加速了整個智能手機行業迭代節奏。

作為全球競爭市場,中國手機廠商數量是全球。消費升級大背景下,智能手機用户需求正在從最初性價比轉變設計、功能和品牌形象追求。

此外,5G正在進一步走向普及,但是關於5G場景、產業、模式,以及手機產業浪潮處於階段,這個過程中催生手機產業發展。有關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眼下迎接復蘇和崛起時機。

芯片領域,國產手機品牌正在持續的佈局和研發。vivo例,其去年發布了首款研影像芯片vivo V1,提升了自身影像功能。今年4月,vivo迭代了芯片,突出了雙芯性能,即影像方面帶來提升以外,芯片功能拓展到性能顯示領域,進而提升遊戲視頻體驗。

Gartner新近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年減7.1%,2021年15.7億部降至14.6億部,於先前預測年增2.2%16億部。

消費者換機需求減弱、供給側創造能力進入瓶頸期、零配件市場因素疊加,幾年手機市場帶來挑戰。

有關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智能手機十多年生長,進入存量競爭時代,5G首波紅利消退,市場格局發生了深入轉換。搶市場、搶用户,手機廠商通過創新和突破去提升消費者換機熱情。

上述人士分析認為,年用户這些特性,加持機市場上,形成了消費觀:擺脱盲目,走向理智﹔切合實際,需購買。這些觀唸變化,讓一些手機廠商早期奉行性價比、價格戰單調打法奏效。

如何復興手機市場,已成眾多廠商自身手機產業解決難題。此,有專家表示,當下,靠某個單項和特長,實現突破,產業競爭進入到綜合實力角逐。

實際上,中國手機廠商角色發生了潛移默化轉變,從之前跟隨,到現在開始領跑,國產手機廠商表現自信,有方向感,洞察用户需求,融合自身創新優勢,交付出讓市場和用户眼前一亮產品和服務,是市場下行階段以及面向未來好消息、跡象。

技術、品牌、服務多方面厚積薄發中國手機廠商,這場變局中迎來多機遇。市場銷售下滑,時間看手機產業走入了創新規模“死衚衕”,但中國品牌爭做“逆行者”,通過三方面佈局讓公眾看到了手機產業破局方向。

第一突破口,是高端影像戰。手機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電子設備,於手機特有便攜性以及技術,影像拍攝能力是它功能,很多場景中,手機取代了。

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調查顯示,去年同期,2023 年第一季中國智慧手機銷量下滑 5%,是自 2024 年第一季銷量。話雖如此,前幾季兩位數下滑改善,Counterpoint 認為現在有觸底反彈跡象。

Counterpoint 指出,上一季需求壓抑,加上第一季手機設備製造商促銷活動,中國手機市場農曆新年銷售旺季期間銷量激增;雖然過年檔期後銷售力道減弱,印證消費者需要多時間恢復消費信心。雖然高階 Android 手機春節檔期獲消費者青睞,但不足以挽救整體市場低迷。

調查結果顯示,2023 年第一季,蘋果吃下中國智慧手機市佔第一,整體銷量呈下滑市場,蘋果手機銷量前一年同期成長 6%。第一季蘋果中國手機市佔率達 19.9%,是 2014 年以來第一季市佔,且是 2015 年以來第一季銷量。

為何蘋果可低迷中國手機市場表現亮眼?Counterpoint 分析,這是因為部分零售通路將 iPhone 14 系列降價 600~800 元,部分電商額外提供 800 元補貼;這些舉措加速了 iPhone 庫存週轉率,協助蘋果度過了中國市場低迷期。

而非蘋陣營銷售額則是去年同期下滑了 8%,中國市場於 Android 手機需求,市場主要 Android 設備製造商銷量呈下滑,因此這一類廠商提高產量方面態度維持。市佔率方面,OPPO 與 vivo 第一季時打成平手,銷量佔是 18.3% 與 17.7%。

雖然智慧型手機中國市場整體表現不算,不過 Counterpoint 預測,中國手機市場第二季進一步地復甦,因為中國第一季 GDP 表現去年同期成長了 4.5%,於先前預期;且中國零售額成長 5.8%,這些數字顯現中國家庭需求正在回升。

最近幾年,做好高端市場,成了所有安卓智能手機廠商們要面對一道命題,可以説是一道“關乎性命”題目。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呈現“高端化”發展趨勢,600美元(約合人民幣4126元)以上高端機市場銷售份額2022年首次達到了55%歷史新高。高端產品帶來顯著體驗提升,成為消費者需換機主要因素。

目前,小米、OPPO、vivo、榮耀國內廠商均面向高端市場佈局,本週時候,小米亮出了上半年重磅高端影像旗艦機小米13 Ultra,而這款產品成為小米高端市場放出招。

三方市研機構數據,2022年四季度,小米國內3000-4000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並且小米13系列發佈後,實現了國內4000-6000價位段安卓市場七週銷量第一。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持續2022年,小米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實現了6.8%同比增長,小米國內智能手機銷售單價增長了14%。

可以説,衝擊高端市場這件事上,幾年小米走且取得了亮眼成績,擁有了蘋果、三星高下資本和硬實力。

如今小米高端化策略進入循環,小米創始人兼CEO雷軍提到,未來三年,小米高端市場中進入成長和成熟期。

,這些成績背後,少不了小米技術研發領域持續加碼佈局,歸根結底,高端市場核心比拼是技術硬實力。

如何做到有價值技術創新,技術硬實力方面脱穎而出呢?層面,一個是擁有技術先進性,而第二是要有“利他性”,要能夠整個行業發展產生積極而影響。而這個行業,包括了全球範圍內消費者、終端廠商和供應鏈廠商。

從圖像傳感器技術、光學鏡片設計,到屏幕發光材料、屏幕結構設計,到研芯片技術突破,對標蘋果、衝擊高端市場路上,小米通過技術創新來加速中國供應鏈突圍,消費者帶來了實質性體驗升級。

當下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全球高端市場蘋果、三星發起挑戰,小米為代表頭部廠商高端市場突破,以及背後中國科技產業崛起,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一、1英寸到徠卡光學突破,中國廠商走到全球移動影像舞台中央

我們聚焦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全球市場中突破引領時,移動影像是具代表性賽道之一。

智能手機計算攝影發展早期,不論是硬件規格是到拍照算法上,蘋果、谷歌公司引領了當時行業風潮和技術發展趨勢。

但時今日,智能手機影像技術發展,來到了國內。不論是1億像素首發、1英寸傳感器應用、光學潛望式鏡頭模組打磨,還是圖像、視頻優化算法迭代,中國供應鏈企業以及手機終端廠商們拿出領先海外巨頭方案。

小米手機機部光學專家告訴智東西,“手機鏡頭光學舉例,現在國內企業綜合實力,趕超絕大多數國外大公司。”競爭日益當下,國內品牌每年定製鏡頭來多,技術度越來,這推動中國手機鏡頭光學技術。

比如這次發佈小米13 Ultra上我們能看到,光學底層和源頭技術出發,小米和徠卡設計、開發了面向移動影像領域Summicron鏡頭,其背後突出意義於,小米讓徠卡光學技術第一次濃縮進一顆小小的手機鏡頭之中,讓我們每個普通用户可以在手機上體驗到專業徠卡光學。

到技術細節,實現性能,Summicron鏡頭應用了“超高階偶次多項式”技術,其精度稱可以達到納米級,逼近了光學。而鏡頭多層鍍膜能夠削弱眩光和鬼影,鏡頭材料則使用了新型環烯烴材料。

一系列特性基礎上,Summicron鏡頭需要具備和環境下定性,這生產工藝提出了要求,據稱良率10%。

通過小米徠卡基礎研發層面深入合作,很多鏡頭“可能”兼顧特性成為了可能,Summicron鏡頭實現了光學性能、小體積、光圈以及耐用性。

為何選擇“光學”這一切入點?實際上,光是影像基礎和原點,色彩影調呈現都源於光。但過去幾十年,手機移動影像受限於機身內部空間、鏡頭技術、工藝因素,始侷限像素數量、感光元件尺寸和計算攝影方面尋找解法。

小米和徠卡團隊看來,光學問題需要用光學技術來解決。計算攝影有了過光學素質支撐,才能夠成為“有木、有源水”,才能讓移動影像有多“光學味”而不是停留於傳統手機拍照“塑料味”。

智能手機拍照,實現了關鍵一躍。

徠卡作為影像光學大廠,懂攝影、懂硬件。小米懂算法,懂用户。基於影像領域積累,小米近年來研發影像大腦技術,實現了用户影像需求精準把握。

雙方合作中可以發揮各自優勢,徠卡百年技術積累可以一部智能手機中應用落地,給用户帶來拍照體驗“質變”。

小米13 Ultra上“街拍模式”,可以0.8秒內完成手機啓動、到抓拍全流程,這於用户平時“拍”體驗提升。

通過、光圈配合小米夜梟算法、徠卡色彩輔助,小米13 Ultra可以夜晚天空質感,而避免了“黑夜變白天”。

此外新增專業影像模式中,用户可以影調、色調、細節質感原屬數據進行直接調整,類似蘋果ProRAW模式Ultra RAW功能加入,讓專業攝影師和影像者可以地創作。

實際上,小米13 Ultra能夠實現這些光學技術、影像算法層面突破,離不開小米產業鏈深度聯合、技術研發層面深入佈局。而小米帶動國內智能手機影像產業鏈方面是走一批廠商。

移動圖像傳感器領域,小米12S Ultra上首發索尼IMX989兩年前小米和索尼聯合研發,雷軍發文稱,小米深度參與了索尼IMX989規格定義和部分設計及驗證工作,分擔了1500萬美元開發費用中一半。

後續這項技術開放了國內其他手機廠商使用,可以説讓國內手機底影像拍照實力上升了一個台階,推動了整個移動影像領域技術。

當下、蘋果即入局潛望式焦鏡頭領域,小米國內光學鏡頭大廠舜宇光學、歐菲光,以及鏡頭模組馬達相關技術供應商瑞聲科技等業內頭部企業保持着密切合作。

小米2020年開發者大會上秀出了“伸縮式大光圈鏡頭”技術,能夠實現無損光學變焦。

相比鏡頭廠商,小米瞭解手機內部空間結構,因此可以地提升空間利用率,能夠讓光學廠商技術性能得到限度發揮。

同時小米還可以供應商提供設計方案,比如變焦鏡頭、伸縮鏡頭方案設計上,小米會通過自主研發找到性能和空間最佳點,然後供應商討論實施方案。

小米手機機部光學專家稱,這些方案中很多是此前供應商們想一些設計理念和創新,這些方案可以提高供應商設計能力、測試能力和製造能力。

縱觀小米移動影像領域實際行動,我們可以地看到,供應鏈技術研發推動端用户體驗提升,小米拉高國產智能手機影像能力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這種行業頭部企業於產業鏈技術升級帶動是。

二、高端國產屏逆襲、充技術打破外企壟斷,產業圍啓示

移動影像技術創新之外,中國智能手機產業鏈屏幕、充技術領域追趕者走到了今天引領者,諸多技術特性上實現應用,並打破海外技術體系壟斷方面取得了亮眼表現。

三四年來,手機屏幕技術迭代十分迅速,從屏幕刷新率到屏幕分辨率,從屏幕像素排列到屏幕色彩準度、護眼程度,每年有技術湧現,而中我們能看到一個突出趨勢,國產屏幕廠商正在多技術上取得領先優勢,很多屏幕特性出現離不開國內手機廠商和供應鏈廠商研發。

比如高端OLED屏幕技術突破方面,京東方和TCL華星走國內屏幕廠商前列,發佈小米13 Ultra上,小米TCL華星聯合研發了C7發光材料,進一步提升了頂級國產2K LTPO屏幕顯示素質。

這塊屏幕522ppi像素密度2K分辨率基礎上,支持了12bit色,峯值激發亮度可以達到2600nit,諸多特性上超過了三星頂級E6材質屏幕。

目前終端廠商供應鏈廠商做定製並不是新鮮事,但是雙方合作定製“深度”有,而深度則體現了廠商於技術創新投入力度。

技術資料顯示,小米TCL華星合作深入到了屏幕結構以及生產工藝流程,瞭解,通過改進CPL層,這塊屏幕改善了大角度下色問題,而通過改進屏幕空穴傳輸層,這塊屏幕全屏亮度能夠達到1300nit,屏幕顯示“通透”。

相關技術人員告訴智東西,這背後小米和TCL華星研發人員克服了大量技術難題,很多問題解決屬於行業首次。雙方不懈努力下,第一塊國產高端2K OLED屏幕正式量產並應用了小米影像旗艦機產品中。

實際上,產業鏈信息,小米智能手機屏幕技術領域深度投入多年,“卷屏幕”這件事上,小米可以説走安卓陣營第一梯隊,許多屏幕技術誕生,小米有聯繫。

此前Redmi K60首發了小米TCL華星聯義、研發、調校一塊國內頂級AMOLED 2K直屏,實現了屏幕面板到內容生態全鏈路端到端的顯示優化,走出了“聯義、聯合研發、聯合調校”模式創新,而這種“模式創新”於產業發展有着參考價值和引領作用。

此外業內信息,全面屏屏幕進封裝技術、屏下攝像技術前沿屏幕技術領域,小米產業鏈企業保持着密切研發合作。

延伸閱讀…

產業觀察:從跟隨到引領中國手機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調研:2023 Q1 中國智慧手機銷量下滑5%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C7發光材料還是2K OLED柔性直屏突破,這些技術升級和會普及到後續產品並進一步讓智能手機全行業受益。

小米技術創新不僅侷限於自家“一畝三分地”,而是會這種能力輻射到了全產業鏈中。

供應鏈廠商協同過程中,小米相比供應鏈廠商,與用户零距離接觸,小米能夠知道用户使用核心痛點,屏幕哪些特性、指標需要提升,哪些參數提升後,能夠用户體驗質性提升。這些是小米相比供應鏈廠商核心優勢所在。

目前京東方、TCL華星、深天馬、維信諾頭部屏幕廠商技術研發方面進展,離不開小米、OPPO、vivo、榮耀、華為終端廠商深度合作和反哺。

國內屏幕廠商AMOLED技術領域是作為“追趕者”姿態前行,初期技術、產能方面會三星、LG這樣海外行業頭部廠商有差距,此時終端廠商包容、支持以及採納顯得。

小米旗艦機中多次大膽嘗試,行業固有觀唸打破,以及讓消費者體驗到國產高端優質屏幕起到了關鍵作用。

與屏幕領域追趕和反超既有類似有,國產智能手機充電續航領域走行業前列,從“百瓦戰”時代到今天手機充功率一度超過200瓦,國產智能手機蘋果、三星產品優勢。

但高光之下,包括電源管理芯片內電池管理系統,國外企業壟斷技術,國產技術突圍勢。

  2020年,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手機產量超過14.8億部,而2015年巔峯時期這一數字到20億部。

  縱觀20多年來中國手機製造產業發展,其實全球手機產業格局一面鏡子,見證了諾基亞、摩托羅拉悔恨,喬布斯、餘承東、雷軍。

  有人説,世界手機看中國,中國手機看廣東。90年代中國手機製造產業開始萌芽,到21世紀初期生長,到如今成為世界手機製造中心,廣東有見證,並沉浮,成為毋庸置疑霸主,一省佔全國四成以上產量。

  諾基亞摩托羅拉主導代工生產,到白牌山寨機生長,到國產手機一步步走到舞台中央,廣東深圳為代表珠三角、浙江為代表長三角和京津地區登場成手機製造產業中主角。

  中國手機製造產業崛起、廣東抓住機遇逆襲,十分值得品味。而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中國手機產業這條大船,要駛何方?

  本文福利:國內智能手機製造業發展,出貨維持高增長,推薦37頁精品報告深度瞭解各手機品牌市場份額,以及未來發展。公眾號聊天欄回覆關鍵詞[智東西186]獲取。

  90年代中期,中國手機製造業處萌芽期,那時全國手機產量不過400多萬部,本土手機品牌無談起,手機生產基本海外巨頭代工主。

  90年代中後期,全球手機市場是諾基亞、摩托羅拉這樣老牌手機巨頭主導,因此承接二者手機工廠北京和天津成為了這一時期手機產量主要貢獻力量。

  1996年,天津領先其他省份,手機產量超過200萬台。這一年,摩托羅拉天津手機工廠開足馬力生產。

  這一時期,天津成為中國第一個手機製造集中地,而京津地區成為了中國手機生產主導力量。

  與此同時,諾基亞迎來了自己人生巔峯。1995年諾基亞手機業務全線爆發,訂單量暴漲,當年創下了10億美元利潤新高。1996年,諾基亞實現了全球出貨量第一,成為了全球手機霸主。

  1996年到1997年底,短短一年,中國手機產量400多萬部暴漲5000萬部,翻了13倍,北京、天津、廣東、上海、浙江、江蘇代表省份有幾十倍產量增長。

  但一片繁榮背後,沒人會想到,這樣蓬勃功能機時代,即迎來自己夕陽。

  ,通過給海外品牌代工,中國手機製造業積累了原始技術和經驗,1997年,東方通信建立了中國第一條手機生產線,並且美國硅谷建立了自己手機研發基地。

  當時東信業務給摩托羅拉做手機代工生產,東信一家有150多萬部生產規模,一度佔據了市場六分之一份額。

  不過事情迎來了轉機,1998年國家出台了《關於加快移動通信產業發展若干意見》,開始手機生產頒發牌照,當時信產部一共發出了49張牌照,擁有手機牌照企業一共有38家。

  政策放寬帶來了許多國產手機項目上馬。這裏提到波導這家公司,當年“BP機時代”,波導名字無人不知,因為這是唯一一個能和摩托羅拉抗衡,擁有自主研發BP機企業。

  儘管時BP機賣熱,但波導掌門人徐立華嗅到了一絲危機,開始轉型,1999年,波導迅速殺入了手機市場,同年9月取得了手機生產牌照。

  “波導手機,手機中戰鬥機”,成為了那個年代人記憶,後來化用了2007年趙本山和宋丹丹春晚小品中。

  2000年,波導成為了銷量第一國產手機品牌,手機產量達到92萬台,隨後兩年裏,波導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國產霸主地位,總銷量緊隨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後。

延伸閱讀…

中國手機品牌是如何在全球與iPhone競爭的

一年造20億部手機背後,中國手機製造業風雨二十年

  2000年,全國手機產量達到了8000萬部規模,北京保持第一,但廣東奮起直追,產量增長迅速。2001年,廣東、天津手機產量後超越了北京,這一年,中國手機產量正式突破了1億部關。

  不過當時,國產品牌手機即使是龍頭,其出貨量規模諾基亞、摩托羅拉巨頭完全一個量級,外資品牌佔據着市場主導。

  儘管如此,面國產手機品牌崛起,外企採用了策略:降價打壓,一度“腰斬”幅度降價促銷。並且摩托羅拉廣東移動中山分公司聯合推出了中國首款“運營商定製機”,進一步強化渠道控制和營銷宣傳。

  這一時期,運營商定製機興起帶動了廣東手機製造業發展。,摩托羅拉手機生產主場天津。

  2002-2003年廣東繼續擴大手機產量領先優勢,2003年全國手機產量接近2.4億台。但2004年,北京、天津手機產量增長迅速,反超廣東位列第一、第二,北京手機產量接近9000萬台。

  北京此時是諾基亞中國最手機生產基地,2005年諾基亞中國工廠“四合一”,北京亦莊諾基亞首信通信公司,成為了重組成立諾基亞中國生產總部。2004年左右,諾基亞是中國手機市場份額第一。

  山寨機崛起、華強北誕生,國產手機分湯吃肉

  2003年,諾基亞1100全球銷量突破2億台,2009年,諾基亞手機出貨量達到4.3億部,2010年第二季度,諾基亞移動終端市場份額有35%。

  危機往往藴藏安逸之中,十幾年“獨孤求敗”,讓諾基亞顯老將疲態,動作有些了。

  2007年,於全球手機行業來説,是關鍵一年。在此之前,不論是操作系統軟件還是芯片硬件,中國手機廠商都諾基亞這樣巨頭之間存在“不可逾越”差距。

  2007年11月,谷歌與全球84家硬件製造商、軟件開發商及電信運營商組建了開放手機聯盟,研發改良Android(安卓)系統。這一次中國手機廠商於有了和世界品牌軟件技術上站到同一起跑線上機會。

  而這一年,iPhone誕生,一種嶄新全屏觸控交互方式和後續出現APP商店,開啓了智能手機一個時代。與此同時,HTC因為早早擁抱安卓系統,崛起,並且大力推廣觸屏智能手機。

  2007年10月,國家取消了一個達9年稱作“手機牌照”制度。此前生產手機需要牌照,而這個牌照有三大門檻:2億以上註冊資金、經營兩年以上、有研發能力和環保認證,許多躍躍欲試企業攔在了門外。

  這一年,海對岸,一家名為聯發科台灣芯片廠商,推出了一款可以洗牌整個手機市場廉價芯片,即MTK手機芯片“Turn-Key Solution”。

  天時、地利、人和。這樣時代洪流中,“超功能、超低價格”特點,增長迅猛白牌“山寨機”來了。

  2007年後,山寨手機如雨後春筍席捲中國手機市場。在此之前,中國手機產業主要是貼牌生產或者合資主,銷量上存在感。

  聯發科芯片成為了山寨機核心,他們MTK手機芯片集成度,集成了拍照、音樂播放、屏幕觸控、藍牙功能,並且主板、芯片硬件和系統軟件打包一起,手機廠商只要套個手機殼,加上電池和屏幕,能做成一部智能手機。

  看山寨機做工,但功能,價格是很多外國品牌手機一個“零頭”,顯然,於當時中國市場來説,這樣產品是具殺傷力。

  2008年到2013年,山寨手機年複合增率11.7%,大大高於正規手機同期4.4%。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新興市場,山寨手機盛行。

  2005年,全國整體手機產量達到4.7億台,2006年北京擴大領先優勢,產能來到2.2億台,廣東反超天津位列第二,全國總產量5.5億台。

  而一到2007年,廣東手機產量開始迅猛增長,2008年反超北京成為手機製造第一省份,2009年其優勢進一步擴大。

  廣東深圳華強北——中國電子第一街。這裏見證了中國手機業發展史,推動着中國手機產業發展,山寨手機賴以生存土壤。

  其實華北是廣東福田區裏一片工業區,聚集了生產電子、通信、電器產品商家,峯時擁有40多棟廠房,商業區總面積達到1.45平方公里。

  華強北路上沿街商店達到700多家,光是販賣電子產品大型商場有20多家,並且經營面積1萬平方米。

  當時商販們內心寫照:“每天起牀想到第一件事,到華北自己店裏來。”華強北這三個字,成為了感情、客户、財富代名詞。

  電子產業發展基礎、熟人、熟悉渠道、營商氛圍,以及開放政策、臨近台灣省和大港口地理位置優勢,成為了山寨機市場看重發展要素。

  2007年10月,中國電子市場價格指數華強北誕生,使深圳成為中國電子市場“風向標”、“晴雨表”。隨後2008年中國電子商會授予“中國電子第一街”稱號。

  華強北成就了山寨機,山寨機成就了華強北。

  2010年全國手機產量正式突破10億台,廣東一省貢獻了一半產量,產量接近5.8億台,廣東手機製造中心地位基本確立,隨後幾年廣東產量優勢進一步擴大。

  中華酷聯時代國產手機唱主角,廣東成世界手機製造中心

  可否認是,山寨機野生長幾年,傳統外資手機巨頭佔據着市場份額主導。2010年前後,諾基亞、LG、三星、摩托羅拉海外品牌是中國手機市場主流玩家。

  山寨手機市場雖然,國產手機發展打下了基礎,但國產手機走到舞台中央,要等到2011年,而頭部國產手機廠商,則大多來廣東。

  2011年,穩居寶座諾基亞、LG、摩托羅拉、黑莓、索愛品牌出現了程度份額下滑。此時,蘋果、HTC、中興、華為品牌迎來了自己發展契機。

  是這一年,第一次有中國品牌進入了全球手機市場銷量前五,中興力壓索愛、HTC、摩托羅拉和黑莓,3.2%市場份額排名第五,當時華排名第八,市場份額2.3%。

  毫無疑問,於中國本土市場政策和市場風向把握,國內廠商要有心得。

  “中華聯”(中興、華、酷派和聯想)為代表中國廠商基本鎖死了千元智能機市場,中低端機市場中,他們積極運營商合作,吃準了補貼紅利。

  2011年左右正值國家大力推廣3G普及高潮,運營商們爭搶3G用户,手機廠商們補貼“大方”,截至2011年12月底,三大運營商終端補貼總額接近600億人民幣。

  通過補貼,運營商們希望讓多人用上自己電信服務,而千元機這類市場用户拓展速度、價格運營商們。

  得益於一些補貼政策,“充話費送手機”成為了常態,只要預存一兩年話費,可以直接把手機帶回家。

  同一時間,中興、華、酷派、聯想廠商採用“機海戰術”,大街小巷每一個運營商櫃枱擺了琳琅滿目的國產手機,鋪貨量達到了空前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