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2, 2024

【顯示器5 4和4 3】長寬比例5 |4顯示器相差什麼 |而不是4 |

,即一個影像寬度除以高度比例,表示為 「x:y」或「x×y」,其中冒號和乘號表示中文「」意。目前,電影工業中使用是 anamorphic 比例(即 2.39:1)[1]。傳統 4:3(1.33:1)使用於現今模擬電視上,而它後繼規格 16:9(1.77:1)於高清晰度電視和數位電視上。這三種比例,是 MPEG-2(DVD)數位壓縮格式所指定三種標準比例,而 16:9 藍光光碟和HD DVD所使用,同時是兩種普遍使用35毫米電影膠片之間折衷方案(歐洲 1.66:1 以及英美 1.85:1)。

電影中畫面大小是膠捲齒孔間紀錄大小決定。電影拍攝使用35毫米膠捲,所謂35毫米指是膠捲度,而膠捲兩側有齒輪孔。
1892年由威廉·迪更遜和愛迪生提出通用標準,每個畫格(frame)長度定為四個扣片齒輪孔高。
膠片本身35毫米寬,但齒孔之間寬度是24.89毫米,高度18.67毫米[2]。

電影工業中,習慣影像比例高度縮小1,如此,像一個 2.40:1 橫向影像只需要描述為「240」。
而目前美國電影院中使用播映比例為 1.85:1 和 2.39:1。有些歐洲國家使用 1.66:1 作為螢幕標準。
1.37:1 一度是所有電影院使用比例,直到 1953 年, 1.85:1 取而代之成為播映標準。

攝影機系統開發服膺於膠片齒孔之間大小,以及預留音效軌空間。
VistaVision(英語:VistaVision)是一個螢幕創舉,派拉蒙影業所研發,它使用標準35毫米大小膠片,但膠片是橫著運轉而運轉,齒孔是擺正畫面框上下而非左右,結果能使用橫向畫面,是影像兩倍,[3]而言高度降低。
但是放映時,VistaVision 系統輸出比例 1.5 裁剪為 1.85 並且使用透鏡轉換方向,變回原始直式列印(即四個齒孔35毫米膠片影像)才能投影。
雖然這個格式 1970 年代 Lucasfilm 因為要求而使用(光學轉換時 image degradation 於多圖層合成是),這時已有攝影機、透鏡,和大量標準35毫米膠片庫存供消耗,加上這橫之間轉換沖洗上造成額外成本,於是 VistaVision 地被視為過時系統。
然而,這種轉換後來 IMAX 以及他們 70毫米 膠片使用。

Super 16毫米膠片因為價格而許多電視製作使用,於需要預留音效軌空間(它原本不是用來投影而是輸出影像),它比例為 1.66:1,接近 16:9 1.78。因為它能放大35毫米膠片作放映,所以會拿來拍攝影片。

4:3 是歷史比例,它電視機發明初存在,現今使用,並且於許多電腦顯示器上。美國電影方面,1950年代荷里活電影進入了螢幕(1.85:1)時代,標榜視覺享受,挽回電影院流向電視觀眾。

歐洲聯盟組織了 16:9 行動計劃,加速完成轉換 16:9 訊號變革,他們PAL規格上和高清規格上有著努力。歐洲聯盟此計劃籌款2億2800萬歐元。

源自英國,英國、愛爾蘭、法國、俄羅斯國家使用,作為當地模擬電視傳輸格式,目前大多淘汰。

本條目提及,指是顯示(DAR),於儲存(SAR),後者指是像素總數比值。當影像是用長方像素而非正方像素顯示時,這兩種會。像素本身比例,稱像素(PAR),譬如正方像素1:1。三者之間關係:

舉例來説,一個 640 x 480 VGA 影像其 SAR 為 640/480 = 4:3,顯示一個 4:3 顯示器上時(DAR = 4:3),其像素高比 1:1。而言,一個 720 x 576 D-1 PAL 影像其 SAR 為 5:4,若顯示 4:3 顯示器上(DAR = 4:3),可知其像素高比 (4:3)/(5:4) = 16:15。

類影像中,譬如膠捲電影,並沒有像素概念,因此沒有 SAR 或 PAR 概念,所以比指儲存(DAR)。其顯示器並沒有正方形像素格,雖然數位感測器有可能會有,但後者只是影像縮放時,數學上採樣概念。

原始(Original Aspect Ratio, OAR)是家庭劇院中使用術語,指是電影或影像原始製作時——作者設想那種比例。
例如神鬼戰士首次電影院放映時,使用 2.39:1 比例。
它原本使用 Super 35毫米膠片拍攝,電影院中和電視上放映外,電視廣播時 matte 處理適應 1.33:1 畫面。於拍攝電影使用各種方法,「預期」是説法,但很少使用。

適應(Modified Aspect Ratio, MAR)是家庭劇院中使用術語,指是影像適應顯示器,通過拉伸、剪裁或 matte 方法改變原始。
適應是 1.33:1 或 1.78:1。1.33:1 適應歷史上 VHS 格式所使用。
而 matte 方法指是,例如從 1.78 畫面伸展 1.33 畫面時會有一些損失部份,於畫面主題中央,所以使用它來保持畫面主題方法。

顯示器比例指是屏幕寬度和高度比例,之前一段時間比例算不上是一個參數。但是近年來,顯示器屏幕“放飛自我”,出現比例多,對使用體驗影響是。可是你知道這些比例顯示器適合乾點啥?今天小獅子來聊聊這方面話題。

顯示器比例指是屏幕寬度和高度比例,之前一段時間比例算不上是一個參數。但是近年來,顯示器屏幕“放飛自我”,出現比例多,對使用體驗影響是。可是你知道這些比例顯示器適合乾點啥?今天小獅子來聊聊這方面話題。

4:3顯示器和5:4顯示器一時瑜亮,不過現在兩者式微,於4:3產品看到,5:4顯示器繼續銷售,成為不折不扣小眾屏幕比例。像戴爾P1917S、優派VA708A、藝卓S1934是代表產品。

於主流用户而言,現在5:4顯示器存在着屏幕尺寸(是17英寸、19英寸)、分辨率(1280×1024)問題,顯然無法滿足主流用户觀影、遊戲使用需求,而且千元價格佔優勢。所以目前5:4顯示器主要是商務辦公(方正屏幕處理文字、寫代碼時有優勢,可以一眼看多行)、商場、地鐵、醫療行業需求。

16:10比例:深受玩家喜愛,現在專業產品上才有

4:3和5:4後,緊隨而來16:10比例了。因為16:10屏幕比例接近於1:0.618黃金比例,視覺效果,同時1920×1200分辨率畫面內容上顯示得多,所以當時16:10顯示器時深受玩家喜愛,念念不忘一個比例。

那什麼16:10淘汰了呢?並不是消費者移情戀,而是因為液晶面板世代升級、液晶基板面積提升,節省成本,液晶面板廠商開始省邊角料 16:9 比例切割液晶基板,廠商於推出成本16:9產品。雖然消費者意見,但16:10比例顯示器是退出了市場。

不過現在是會有搭載16:10面板產品出現,基本是專業、商務定位產品。比如明基BL2581T、戴爾U2415、華碩PA248QV。如果你是喜歡16:10比例專業、商務用户話,那麼可以選擇16:10產品。

至於16:9,是目前主流一個屏幕比例,產品,如果你屏幕比例沒有什麼特殊要求話,16:9產品是首選。

於“傳統”169顯示器,玩家們219顯示器戲稱為“帶魚屏”,原因尺寸前提下,它169顯示器,整個屏幕水平方向上顯得細長。

4:3 家族4:3 是見螢幕比例,電視時代流傳下來古老(?)標準。近代螢幕興起前,絕大部份螢幕解析度是照著這個比例。不過最近逛逛電腦商場,好像要買個 4:3 比例螢幕困難了啊 @@a

延伸閱讀…

4:3和5:4顯示器相差什麼

[問題] 17″ LCD 長寬比例5:4 而不是4:3??

VGA (640×480) – 「VGA」 其不是個解析度規格,而是 IBM 電腦一種顯示標準。規範裡有 320×200 / 256 色、320×200 / 16 色、640×350 / 16 色、640×480 / 16 色多種模式,有 80×25 和 40×25 文字模式。只是後因為官方支援解析度是 640×480,所以 VGA 成為了 640×480 代名詞。VGA 地位於它是所有顯卡接受基準解析度,Windows 載入顯卡驅動程式之前(BIOS 後)有個藍棒子跑跑跑畫面,那個畫面 VGA 解析度下。

SVGA (800×600) – SVGA 情況和 VGA 有點像,是一種「規格」身份起家,只是後好像變成無論規格如何,所有 VGA 顯示器自稱是 Super VGA,或 SVGA。解析度上,SVGA 專指 800×600 解析度 — 即使當年標榜是 SVGA 螢幕可到達 1024×768,或。

XGA (1024×768) – 到了 SVGA 年代,IBM 失去了市場獨佔性,PC 界正式進入了百家爭鳴時代。IBM 雖然定義出了XGA 規格,但實際上它只是當年多種 Super VGA 規格中一種。XGA 後成為 1024×768 這個解析度代名詞。

SXGA+ (1400×1050) – 咦?跳過了 SXGA?會兒再回來 XD。SXGA+ 是 2003 年~2007 年間會筆電上看到解析度。不過近年來隨著螢幕筆電大行其道,這個解析度看到了。薑兩台筆電是這個解析度,算是工作需求吧 orz。

UXGA (1600×1200) – UXGA 稱為 UGA,解析度是 VGA SVGA 四倍。UXGA 是許多 4:3 20″ 和 21″ 螢幕析度,不過隨著 4:3 螢幕見,要買到這個解析度螢幕是困難了。薑桌上有一顆 20″ UXGA Dell 螢幕轉直用, :p。

QXGA (2048×1536) – QXGA 解析度是 XGA 四倍,是大部份 4:3 螢幕支援。薑以前有一台 Viewsonic p90f CRT 螢幕可以撐到這個數字,不過像素於遮柵開孔大小了,所以其實只是名義上有到而已,顯示器顯示不了。

– 4:3 解析度存在,像是 QUXGA,但這只是個理論上名字。世界沒有採用這個解析度產品存在。

16:10 家族16:10 「螢幕」比例,幾年來突然間變得見,差不多市場獨佔了。取決於你看事情角度,你可以説 16:10 有各種處,例如可以併排兩個視窗時觀看、人眼橫向移動吃力、筆電可以做得小台。或者你可以陰謀論一點,説角線度下,16:10 面板其積比。總之,16:10 看來是所有螢幕標準( 16:9 之外)了,喜歡、喜歡,認命吧~

WVGA (800×480) – VGA 寬版,大部份 MID 和小號 Netbook 採用解析度。第一代 7″ Eee PC 這個解析度。

延伸閱讀…

長寬比(影像)

沒想到對使用體驗影響這麼大,不同比例的顯示器適合乾點 …

WSVGA (1024×600) – 吧,老實説這個比例並不是 16:10(960×600 才是),不過這是個螢幕解析度,所以列一起了。8.9″ Netbook 大多是這個解析度,部份 10″ Netbook(Wind NB)是。

WXGA (1280×800、1366×768) – WXGA 是指 1366×768(1024×768 寬版),是 LCD TV 面板見解析度。但到了電腦上 WXGA 是指 1280×800 這個解析度,出現 13~15″ 筆電上。

WXGA+ (1440×900) – 是螢幕筆電解析度,但出現 19″ 螢幕 LCD 上。

WUXGA (1920×1200) – UXGA 螢幕版。要到達這個解析度才能螢幕上無損地顯示 1080p 影片。桌電上 1920×1200 大致上是 24″~27″ LCD 領域,而筆電是 17″ 以上看得到。

WQXGA (2560×1600) – 主要是 30″ LCD 螢幕在用解析度, Apple Cinema Display、Dell UltraSharp 3007WFP / 3008 WFP 是這個解析度。

720p (1280×720) – 與其這是一種解析度,還不如説它是一種訊號?沒聽説有電腦螢幕是這個解析度,電視面板好像是做 1366×768 多?

1080p (1920×1080) – 1080p 俗稱 Full HD(Sony 超拼),以前只有在電視上看得到(電腦 1920×1200 多),不過最近開始出現採用 1080p 面板筆電,像第二代 Acer 寶石機,標榜可以「讓畫面塞螢幕,不留黑邊」。

5:4 家族説是説家族,其實只有 SXGA 這一個成員而已。怎麼,沒注意到螢幕方?其實 1280×1024 下來比例是 5:4 ,不是 4:3。

SXGA (1280×1024) – 後期 17″ 螢幕和大部份螢幕 19″ 螢幕是這個解析度。什麼 SXGA 要採用 5:4 比例到現在是個謎,但總之它是成了辦公室中無所不在存在。5:4 因為接近正方形,旋轉起來意義 XD。

呼,終於這篇文章寫完了 orz。一堆奇奇怪怪縮寫文字和代表數字一起是薑想做事,只是研究下去,發現情況想像中要。像是 WXGA 薑上面列了兩種解析度,但實際上有五種解析度(1280×720 / 16:9、1280×768 / 5:3、1280×800 / 16:10、1360×760、1366×768)可以掛 WXGA 這個名字。所以繞到後,結論是後是寫數字安全 orz。不過希望大家後看到 WSXGA+ 時候,能夠有點概念,薑文章值得了 ^^。

主辦拳賽同林作對打嘅鍾培生,於今年11月舉辦另一場拳賽,重頭戲係退出辣嘅霍哥(霍俊邦),大戰娛圈負皮王周永恆。拳賽記者會今日舉行,係霍哥辣前理人阿晶逝世後首次現身,結果佢周恆記招上大打出手!

TVB選秀節目《中年聲音》反應,4月總決賽時宣佈開第2季兼接受報名,共有5千幾人參加。早前TVB舉行三輪海選,選出入圍100人馬。有傳媒聲稱確認當中10位參加者,係本身有知名度或者係明星親友。

昨天開始,內地開始熱議親海駅「深水炸彈」,作為其中一個客源內地客,是次開價會作如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