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2, 2024

【2013年買的顯示器什麼介面】演變成新的用户界面 |演變成新的用户界面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5 |

看完顯示卡規格基本介紹後,接下來站長想談是各種影像傳輸介面 (螢幕連接介面) 之間發展,安排這邊雖然有些突兀,但可以做為我們正式開始深入介紹顯示卡之前一個小小的喘息。

選購螢幕時候你了 HDMI、DisplayPort、VGA、DVI 名詞而躊躇?隨著電腦發展數十年歷史下來我們慣用影像傳輸介面有了多次演進,但維持原有設備相容性與降低成本考慮因此並沒有發生取代情形,因此這些介面可以今日電腦設備上看到。

看起來有些,但這些確實是可以市場上買到哦。

相信大家這種接頭陌生,是台灣有超級多學校使用僅支援 VGA 接頭投影機。VGA (Video Graphics Array) 介面是 IBM 1987 年 PS/2 電腦發表 (PS/2 這款電腦很,定義了許多後一路沿用數十年介面),稱為 D-sub 接頭 (不過 D-Sub 這一名稱指是所有外型上是梯形內部搭配針腳接頭,並不是只有 VGA 一種,RS-232 序列埠早期印表機接頭可以稱為 D-Sub)。

VGA 介面 15 根針腳組成,是採類比訊號方式傳輸 (Analog),主要顯示訊號分為種類訊號傳送到顯示器上,一共分成紅綠藍 RGB 三原色與水平 H、垂直 V 五種 (後二者選用),設計上包含熱插拔功能 (雖然實務上可以做到且我們這麼做,但有機率可能產生突波現象而電腦零組件造成影響)。

1994 年 VESA 發佈了 DDC 規範 (Display Data Channel),將 VGA 接頭部分針腳用來傳輸顯示器狀態識別訊號 (例如顯示器廠牌、型號支援解析度種類) 顯示卡,但於是後來增補規範因此並不是所有 VGA 裝置有實作這項功能。

一般而言 VGA 傳輸線超過 15 公尺以上可能無法顯示畫面,於解析度支援能達到 2048×1536 @ 85 Hz (而且是極端狀況,有些 VGA 線目前慣用 1920×1080 @ 60 Hz 負荷), 2010 年時有許多大廠聯合決議 2015 年 VGA 介面徹底淘汰,因此目前絕大多數新出廠筆記型電腦顯示卡是提供 VGA 介面 (不過實際上我覺得有,因為有多既存設備專業設備是使用 VGA 介面輸出畫面了,未來十年內全面淘汰)。

此外,於 VGA 傳輸是類比訊號 (當時使用傳統陰極射線管螢幕是掃描線方式成像,而非液晶螢幕能夠單一像素點進行控制),因此顯示卡上需要有額外 DAC (數位類比訊號轉換器) 電腦產生數位訊號轉換為類比訊號,這個過程中會發生失真,且類比訊號無法像 DVI 數位介面保存每個像素 (pixel) 色彩資訊,因此畫質,尺寸螢幕上。

基本上電腦產生訊號轉換之前,是 0 與 1 組成二進制數位訊號,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什麼 VGA 要數位訊號轉換成類比訊號呢?多一道工序道不是增加麻煩成本嗎?

關於顯示器主要選購參數,知乎上有很多大體類講解和科普, Navis Li 如何選擇顯示器?回答中進行了總結:

我此主要扒一扒、捋一捋顯示器選購中踩坑,對部分難理解參數附帶講解,後面是詳細顯示器推薦。

全文約 2 萬字,篇幅,乾貨滿滿,可以先點贊、收藏,後查看,本文打磨。

不要光價格和參數配置,而了顯示器、基礎面板類型!

顯示器面板另外有 IPS 面板和 VA 面板,大家基本上這兩種裏面選:

其中各面板類型可以細分多種,如 IPS 程度:P-IPS>H-IPS>S-IPS>AH-IPS>E-IPS,但介紹頁面上商家是直接標個 IPS,會細分。

預算範圍內,儘量不要選太,是雜牌!有顯示器或品牌是一點,儘管面參數上可能看不出多大區,但做工、用料、品控肯定會,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個道理會錯,硬件市場更是如此,因此翻車參數黨少數!另外,顯示器好壞眼睛影響,請善待自己眼睛!本文評論區以及知乎上有血淚現身説法!

顯示器響應時間指是灰階響應時間(Grey to Grey,即 GTG),IPS 屏和 VA 屏只能做到 4-5ms,TN 屏 1ms 標配。

但市面上很多 IPS 屏、VA 屏遊戲顯示器都標 1ms,請注意這個 1ms 後面應該有括號或小字:MPRT 或 VRB,指是動態畫面響應時間 MPRT(Moving Picture Response Time)或視覺響應增強 VRB(Visual Response Boost),開啓 MPRT 或 VRB 時,畫面會渣(降低屏幕亮度、犧牲畫面色彩、加速眼睛、引起畫面串擾),沒法玩,因此這種 1ms 營銷噱頭!實際使用時候,能有個 4-5ms 響應時間,那算是表現了!

現在很多遊戲顯示器明目張膽地標這種 1ms 了,這個 MPRT 或 VRB,要麼完全寫,要麼深藏哪個犄角旮旯裏。灰階響應時間(GTG)會出現頁面上了,要想知道話,只能去問客服,有你問直接説了,有可能藏着掖着,有可能自己懂。

比如某款 1099 元實際 MPRT 1ms IPS 遊戲顯示器,介紹頁面和參數頁面是直接標 1ms:

,通過採用高科技材料(Nano IPS、Fast IPS),標灰階響應時間 1ms IPS 屏是存在,但價格很多了,並且頁面上會標註是 GTG 1ms。

但即使是 GTG 1ms IPS,如 Nano IPS,評測中使用並沒有達到 1ms,商家宣傳 1ms 是許多次測量中值,但於用户來説平均值具有參考價值(實際平均值 2-3ms),並且響應時間設置成選項後,還是會有畫質損失!不過 GTG 1ms IPS 是值得購買,響應時間和色彩表現上比普通 IPS 還是要得多。

色域是指顏色範圍區域(色域是三維立體,但轉換二維平面以表示),色域標準如 sRGB、DCI-P3、Adobe RGB ,如下 CIE 色度圖中色域 Adobe RGB sRGB ,顯示顏色多、豔。

需要注意是:色域容積色域覆蓋!如今很多顯示器都標色域於 100%sRGB,如 125%sRGB,這指是色域容積而非色域覆蓋(色域覆蓋只能到 100%sRGB),這個 125%sRGB 並代表它能夠完全覆蓋 sRGB 標準色域!

色域覆蓋指是色彩標準重合率,色域容積指是 CIE 色度座標圖重合率。 CIE 色度座標圖上,如下左圖三角形 A 代表 sRGB 標準色域,三角形 B 代表顯示器色域,兩者面積, sRGB 作為參照,該顯示器色域容積 100%sRGB(125%sRGB 同理),但是通過下面右圖可以看出它 sRGB 重合率(色域覆蓋)是 100% !

説色域是多少 NTSC 是一個坑,NTSC 是一個過時電視色彩標準,現在保留下來意義是作為各色彩標準之間對比,如今沒有內容是採用它作為標準!

CIE 色度圖上,NTSC 面積是 sRGB ,但值得注意的是,NTSC 完全覆蓋住 sRGB,通過下圖可以看出,sRGB 有一小部分是 NTSC 之外。因此,即使你 NTSC 吹破了天,色域覆蓋達到 100%NTSC,sRGB 色域覆蓋不能達到 100%!

sRGB/NTSC 面積 72%,因此市面上標 72%NTSC 顯示器,商家想利用 72%NTSC=100%sRGB 來糊弄消費者,但這個等式代表面積上相等,並不能明確 sRGB 色域覆蓋情況,上面那張 AB 三角形示意圖是一個道理!此外,還需要注意商家標色域值是基於色度空間 CIE1931(xy 座標系)還是 CIE1976(uv 座標系),72%NTSC(CIE1931)=87%NTSC(CIE1976),橫向同一標準下進行!

顯示器尺寸,需要觀看距離,參考:建議 27 英寸升降旋轉顯示器桌面深度於 60 釐米。注意:於底座、支架存在,屏幕無法完全貼着牆壁,升降旋轉會存在 10-15 釐米空隙!

屏幕尺寸大小而談分辨率耍流氓!反之亦然!分辨率,尺寸越小越;尺寸,分辨率。

有一些顯示器雖然是 27 英寸、32 英寸,但只有 1080p 分辨率,顆粒感、鋸齒感會!打遊戲、看視頻話,27 英寸 1080p 還可以勉強接受,文字辦公話儘量是避免這種情況,1080p 到 24 英寸。

另外,商家可能會宣傳什麼準 4K、3.5K,QFHD、WQHD、QHD、FHD ,讓人眼花繚亂。於顯示器程度,消費者只需認準點距或像素密度 PPI(Pixels Per Inch,屏幕每英寸像素數量),點距或像素密度 PPI ,顯示效果。顯示器點距參數會標,下面是整理見 16:9 顯示器點距、PPI 與尺寸情況(含框):

比如 34 英寸帶魚屏準 4K(WQHD,3440×1440),聽起來好像牛逼,但它點距是 0.232mm,其程度相當於普通 2K(27 英寸 2K 點距 0.233mm)!

另外,34 英寸帶魚屏並不是 31.5 英寸(16:9),它只是 27 英寸(16:9)!

另外,曲面帶魚屏能夠帶來沉浸感。於曲面屏曲率,目前市面上見 1800R 和 1500R(圓弧半徑 1.8m 和 1.5m),其中 1500R 彎曲,技術難度和製造成本,貼合人眼觀感。

是指屏幕所能顯示和暗的亮度比值,數值,暗到漸變變化(畫面層次),陰影或暗場顯示效果(至於一團或一團亮)。

如下圖所示,左側屏幕於右側兩個屏幕(同時右上於右下):

比度越,市面上 IPS 屏和 TN 屏 1000:1 左右,VA 屏 3000:1 左右。 500 左右能有感知差異,IPS 一點能到 1300,可能只有 700 多。

需要注意是:顯示器比度指是靜態比度,但有商家可能標的是動態比度,例如 20000000:1,這種不用 個十百千萬 地具體去數了!

動態是靜態基礎之上加了自動調整顯示亮度功能,往往達幾千萬:1,動態比度商家玩數字遊戲,並沒有多少參考價值!

色可以理解顏色數量多少,數值,色彩,過渡,如下圖所示(誇張處理,實際肯定會這麼)。

色 8bit 指是(R)、綠(G)、藍(B)三原色各有 2 8 次方種,即 256 種(有 256 種紅,有 256 種綠、有 256 種藍,數字 0-255 來表示),三原色組合起來,總顏色數量 256×256×256=16.7 百萬(Million)。

同理,10bit 色數是 10.7 億,6bit 色數是 0.26 百萬。

其中 6bit 色數是,因此色彩顯示效果,現在市面上沒有 6bit 色數顯示器。而 8bit 顏色數 16.7M 超出了大眾辨識能力,完全足夠使用!

需要注意是:色分原生和抖動,兩者之間效果,但是有,其中原生顯示效果,。

這種抖上來色深可能會產生噪點和閃爍(是顯示陰影或暗場時),色彩過渡沒原生那麼,不過看這種抖動面板是難察覺,如果和原生放一起仔細對比看,還是能看出來細微差別。

HDR 是指高動態範圍(High-dynamic-range),對應顯示技術是 SDR(標準動態範圍,Standard-dynamic-range),其中 HDR 接近人眼視覺效果,能夠同時呈現亮部細節和暗部細節,至於亮部過亮、暗部太暗。

最近幾年 HDR 炒,商家普遍存在濫用 HDR 進行過度宣傳現象,很多既不是 HDR10 不是 HDR400 假 HDR 要拿出來吹吹一段(如自稱 HDR-Effect、HDR-Ready 技術)!

市面上見 HDR10 和 HDR400 效果並不是,不過聊勝於無,體驗 HDR 效果話,得加錢買 HDR500 及以上!非 HDR 愛好者或 HDR 內容創作者,選購顯示器時完全可以忽視這個功能!

VESA 推出 DisplayHDR 認證才是衡量顯示器 HDR 效果標準,它是支持 HDR10 基礎之上,進而顯示器亮度、色域、色、調光類型、電平(black level)等劃分級,各級峯值亮度來命名。

端的 DisplayHDR 是 HDR400,僅要求顯示器峯值亮度於 400nit、原生 8bit 色、95%sRGB(Rec.709)色域、全局調光(Global dimming)。注意:亮度典型值 350nit 可以是 HDR400,因為只需某一時刻峯值能達到 400nit 行!

HDR400 認證要求其實並,和點普通顯示器並沒有多,因為門檻,因此市面上貼了 VESA 認證徽標顯示器基本上是 HDR400!而普通消費者看到這個認證徽標會理所地以為牛逼,因此很忽悠和誤導!

HDR500 及以上,認證要求才有了質提高:區域調光(Local dimming),10bit 色,90%DCI-P3 色域,其中是區域調光,能夠大地提高比度和動態範圍,實現 HDR 體驗,而 10bit 色深和 P3 廣色域同時能帶來色彩觀感。但這些是 HDR400 認證要求沒有!

綜上,沒有 VESA 認證 HDR 基本上是耍流氓!而 VESA 認證 HDR400 可以説是一個誤導消費者標!

此外,要實現 HDR 還需要處理器、顯卡、系統、線材、片源一系列支持,任何一環出錯,不能看到 HDR 內容!分部人買回來 HDR10 或 HDR400 顯示器,從來會去開 HDR!

屏幕藍光和頻閃是兩大主要因素,如今顯示器商家普遍宣傳濾藍光、閃屏,但真真假假,讓人眼花繚亂,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方式參考德國萊茵 TUV 認證。

顯示器領域,見 TUV 認證是藍光認證(Low Blue Light Content),其次是閃認證(Flicker Free),具有眼認證顯示器很少(Eye Comfort,藍光、閃、反光、廣視角),各種 TUV 認證詳細介紹如下圖:

TUV 藍光認證是背光硬件層面濾藍光,只過濾短波藍光(415~455 nm),而留下有益波長藍光(455~480 nm),護眼同時會造成屏幕色彩黃!

沒有 TUV 認證濾藍光基本上是割韭菜、智商税,這種軟件濾藍光自己完全可以實現,比如系統自帶夜間模式(夜覽模式)以及 f.lux 免費軟件,完全可以自己將屏幕設置成暖黃色降低藍光,和那些沒有 TUV 認證濾藍光是一個道理!並且過濾強度可以無級調節,自己想濾多少濾多少!

f.lux 免費軟件 還可以輸入地址計算當地每天日出、日落時間,白天、傍晚、深夜切換色温(可以關閉或手動幹預),、!因此完全沒考慮某品牌死智能調色温這一雞肋且並功能!

延伸閱讀…

顯示器發展趨勢預測(上):演變成新的用户界面–財經

顯示器發展趨勢預測(上):演變成新的用户界面

如今市面上是 LCD 液晶顯示器,LCD 本身具有發光特性,需要依賴背光模組才能顯示內容,現在是採用發光二極管 LED 作為背光源(陰極熒光燈 CCFL 於功耗徹底淘汰了)。

顯示器背光調光類型主要有:DC 調光和 PWM 調光,其中 DC 調光閃,更護眼。如今大部分顯示器是 DC 調光閃屏,只有個別可能是 PWM 調光。

DC 調光是通過控制電壓大小直接調節背光,會造成屏幕閃爍,但成本高。

PWM 調光,背光亮度實際上是,它是通過控制週期性開啓和關閉背光時間,從而調節屏幕亮度。例如顯示 75% 亮度,那每個時間週期內,75% 時間開啓背光,25% 時間關閉背光,於人眼具有視覺暫留效應,屏幕呈現肉眼感覺會是 75% 亮度亮着,但實際上它是 100% 亮度「亮-滅-亮-滅」閃爍!

下面視頻中右下筆記本屏幕為 PWM 調光,具有頻閃現象,是亮度下,而另外兩台顯示器是 DC 調光閃屏:

不僅顯示器可能具有頻閃現象,如今手機頻閃傷眼反而普遍,大部分人看手機時間可能多,如今無法避免頻閃 OLED 手機普遍,而「LCD 奴」可能成為歷史。

關於護眼,藍光和頻閃,有一點屏幕程度。高清晰度帶來處是,無論視力還是工作效率、娛樂體驗有質提升!因此,能上 2K 上 2K,能上 4K 上 4K,屏幕呈現內容,那麼費眼!

下面是 1080p 與 4K Word 軟件效果比,前為 1080p(21.5 英寸),後 4K(27 英寸),實際肉眼看到照片直觀、!

從 1080p 換到 4K,會感覺到 4K 、震撼!而用過了 4K 看 1080p,那滿滿鋸齒和顆粒!

下圖是蘋果 Mac 系統下各分辨率顯示器效果比,Mac 外接 1080p 和 2K 會!

開啓「智慧調光」這一功能後,顯示器亮度太亮,並且無法手動幹預,手機、MacBook 自動亮度調節沒法!因此,於大部分喜歡如此高亮度人來説,這一功能完全相當於沒有!是得「智慧調光」,像其它顯示器手動調節亮度!

另外,屏幕背光、漏光程度、反光、色細節會影響護眼效果,背光、漏光反光、色,護眼效果!

防藍光眼鏡、護眼儀、蒸汽眼罩是智商税,這裏面水,你把握不住!

防藍光眼鏡和上面軟件濾藍光是一個道理,這個通過鏡片減少藍色光通過量,紅綠藍三原色,濾藍光之後那紅加綠於黃,因此通過鏡片看到內容會黃。但這種功能不用防藍光眼鏡完全可以實現,比如上面提到 Win 夜間模式(Mac 夜覽模式)、f.lux 免費軟件、手機護眼模式,因此多此呢?另外,屏幕藍光是否,其存在爭議,因為自然光藍光屏幕得多!

護眼儀、蒸汽眼罩這些產品功能説了其按摩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讓眼睛放鬆和休息目的,這和眼保健操、毛巾敷是一個道理!我個人寧願閉眼休息一會兒或者揉一揉眼部,喝茶、喝水時候窗户邊眺望一下遠方,另外去食堂吃完飯可以室外走走看看。

户外光線強,多去户外有益於眼睛,這有相關科學證據,知乎相關討論:説美國科學家發現導致視不是,而是眼睛缺少光照,相關科學是什麼?

其它有的,直指,個人認為護眼產品,是得屏幕和燈光着手。看屏幕、多休息之類話多説了,這個固然很,但道理大家懂。

另外不要時間環境看屏幕,這個眼睛影響是,我有體會,以前趕陰暗的宿舍盯了幾天屏幕,感覺環境眼睛大很多!另外那晚上熄燈後躺牀上看手機!

大部分室內燈光不夠亮,舉個例子,晚上時間看書,桌面上加燈和不加燈,眼睛感受,不加燈,眼睛吃力、和。

後來我辦公室和宿舍都額外加了屏幕掛燈,一款是 200 元小米,一款是 300 元 Yeelight,兩者,推薦性價比爆棚、瘋搶斷貨小米屏幕掛燈,土豪請上 999 元基 ScreenBar Plus。

顯示器及電腦主機接口主要有:VGA、HDMI、DP,其中 VGA 正在淘汰,目前流行是 HDMI 1.4、HDMI 2.0、DP 1.2、DP 1.4。各種接口版本及線材支持分辨率與刷新率整理如下:

HDMI 1.4 主機接口或線材搭配 4K 顯示器,刷新率只能實現 30Hz!DP 1.2 接口 2K 144 顯示器開啓抖 10bit 時,刷新率無法達到最大值!

Type-C 接口:注意有些顯示器雖然具有 Type-C 接口,但功率只有 15W,那是用來手機充電或投影,筆記本一線連接需要 45W 及以上(這種會顯目標注,如常見 60W、90W )!

延伸閱讀…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5-3:HDMI?DVI?VGA?各式螢幕介面 …

顯示器避坑選購指南與詳細推薦

顯卡顯示器之間技術主要有:FreeSync(AMD)、G-Sync(NVIDIA)、Adaptive-Sync(A 卡 N 卡通),技術作用是確保顯卡輸出的畫面和顯示器顯示畫面,防止畫面撕裂。

其中 G-Sync 可以分為 G-Sync Ultimate、G-Sync、G-Sync Compatible,前兩者需要顯示器內置 G-Sync 芯片,價格,於大部分人而言,選擇 G-Sync 兼容可以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今 FreeSync 顯示器可以支持 N 卡開啓 G-Sync 兼容了!

選購遊戲顯示器不要一味追求刷新率,144Hz、155Hz 與 165Hz 實際微乎其微,同時分辨率到 2K ,否則主機和錢包不帶動(,錢可以考慮 4K 144Hz)!FPS 遊戲直面屏尺寸到 27 英寸,屏幕話,人眼視角和注意力,打遊戲看過來、漏掉細節!

現在顯示器流行框,外邊框可能只有 1-2mm,但千萬不要忘了有屏幕黑邊,加起來 5-10mm 左右。很多顯示器渲染圖看起來邊邊,很漂亮,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邊框!商家宣傳圖是屏幕黑邊 P 掉,或是顯示器設置成深色桌面背景隱藏黑邊,或採用角度拍攝!

有顯示器可能帶有內置音箱,但音質,基本聽個響、圖個,不要抱有期望,追求音質、音量話是得買外置音箱!

顯示器價格可能會有波動,大家要善用價工具價格保護!利用價工具,可以查看商品歷史價格,商家活動是不是低價一目瞭然,促期間可能會漲價、後降價!簽收後,如果出現降價,可以申請價格保護,某東自動、馬上原路返還差額(路徑:我>客户服務>價格保護)。價保 7 天,618、雙11 期間價保 30 天,多次降價可多次申請價格保護。本人親身多次經歷,價保體驗、原返超快,可謂是買享受,同時不怕後面出折扣!

{\color{red}{嘔心瀝血撰寫打磨,感謝點贊支持!知乎環境正在迅速下滑,且看且!}}

電視螢幕雖然同屬顯示器類型,所使用技術類似,不過一段時間內,市場上兩種產品彼此之間壁壘分明,主打應用情境,廠商於產品規劃無關係,因此過去會見到廠商出面疾呼,兩者並不能取代。 

不過使用者這一端,我們會論壇上看到,有人於預算或是室內空間考量,萌生想要電視來取代螢幕、或是螢幕電視想法,這個概念到了今時今日,是否無法妥協呢?事實上,個人螢幕面板尺寸兩年間提升,42吋以上達到55吋有,追上中小型電視規格,並脱離工作主屬性;而新一代電視強化遊戲方面體驗,則加入以往見於電競螢幕相關配置。由此可以發現,電視螢幕分野,有規格面來檢視這個問題,如果你期待有最佳影音體驗、遊戲效果,個人化娛樂前提下,本次企劃會你盤點出,選擇電視或是螢幕可能會遇到那些問題? 

顯示技術系出同源,面板形態各具差異

當前電視螢幕主流顯示技術,包含 LCD 和 OLED 兩類型,其中 LCD 發展,液晶分子排列方式而有 TN、VA、IPS 面板區分之外,有加入量子點 QLED 技術,和搭配 Mini LED 背光技術選擇,而 OLED 面板持續亮度改良外,今年更出現子分支 QD-OLED 技術,Sony 即應用自家電視 A95K 上。顯示技術來説,面板類型、等級、尺寸帶來價格差異,電視螢幕並沒有決定性區別。 

雖然電視螢幕採用顯示技術基本相似,不過許多市售高階電競螢幕,強調採用曲面面板,能夠應人眼視角,營造出視覺上深層包覆感,近年來螢幕曲率幅度躍升至900R。反觀曲面電視2013年左右首度上市後,不出幾年完全銷聲匿跡,形成比。這是因為大尺寸曲面面板生產成本,且良率緣故,而是家用情境而言,曲面電視確實於多人欣賞,如今想要尺寸曲面影像,只能謀求支援曲面投影投影機種,不過今年 LG 發表一款可切換平面及曲面型態 OLED Flex 電視,曲面電視未來會這種形式回歸。

▲ LG 今年推出可調式 OLED Flex,從平面到曲面可調整20種曲度,雖外觀及尺寸偏向桌上型螢幕,但規格上確實是一台電視。

目前主流訊源4K主,但一線電視品牌幾年前,開始推出8K電視作為旗艦商品,值得注意的是,雖已有 PC 遊戲可升級8K,加上高階顯示卡奧援,8K螢幕未能乘勢而起,少數面向專業人士8K顯示器外,沒有主打娛樂功能8K螢幕推出。

這一個隱性規格「像素密度」相關,畫面尺寸下,像素密度,影像度會,但同時人眼於像素密度感知能力是,當像素密度或觀看距離達到程度後,人並分辨得出差異,因此8K畫質需倚靠電視大畫面才能呈現,且性價比而言,目前8K螢幕價格高昂,你可能還需要花一筆錢來組裝電腦,若想追求8K畫質體驗,建議是優先選擇大尺寸8K電視。

▲ 市場上8K螢幕主要面向專業影像工作者,如 Sharp 去年推出32吋8K顯示器8M-B32C1,今年價格需要台幣37萬。

影像介面趨近統一,支援規範有差異

從介面規格,受到次世代遊戲機PS5和 Xbox Series X 推出影響,今年螢幕電視升級 HDMI 2.1接口,「4K 120Hz」成為熱門關鍵詞,不過這於 PC 玩家而言並,傳輸頻寬而言,螢幕搭載DP介面向來 HDMI 勝一籌,要跑4K 144Hz或2K 165Hz率遊戲畫面,只能透過DP接口。但 HDMI 畢各家電視廠商所推動數位影像介面,各類影音相關周邊,如電視盒、擴大機、遊戲採用 HDMI,因此勝普及率,螢幕無法自外於 HDMI 影響力,而 DP於限縮 PC 及專業領域,電視廠商成本實用性考量之下,願意再額外新增 DP介面。

▲ 如技嘉 M32UC 這類階電競螢幕,搭載DP介面外,會加入符合 DP Alt Mode 規範 USB Type-C 影音傳輸介面。

▲ HDMI 2.1帶來許多功能,不過決定權廠商身上,消費者需仔細分辨支援規格, Sony A90K電視例,接口處即提供標示。 

雖然説 HDMI 2.1成為新一代電視螢幕影像介面,但是目前它並不能夠4K 120Hz影像傳輸劃上號,這源自於 HDMI 協會令人腦洞大開決定,官方説法,自2017年 HDMI 2.1正式推出後,HDMI 2.0即整合到 HDMI 2.1當中,成為其規範一部份,説2017年後推出電視及螢幕,只要它能夠符合有 HDMI 2.0標準,即使頻有18Gbps、只能傳輸4K 60Hz影像,那麼能標示 HDMI 2.1。此外,包含 HDMI 2.1強調新增技術,作為可選擇而非強制加入功能,這麼做目的是幫助廠商產品性能來進行價格分級,但造成消費者混淆,要唯一方式,不能認 HDMI 2.1字眼,而是要觀其產品表列功能特性,是否可支援技術或顯示規格,這方法無論是電視或螢幕適用。

▲ 使用者另一項是傳輸線,HDMI 協會建議採用 Ultra High Speed HDMI 等級認證線材,才能支援 HDMI 2.1全部功能。

電競表現,螢幕具備優勢

今年度電視強調遊戲體驗,包括 HDMI 2.1多數功能,是瞄準遊戲相關應用,電視做為客廳娛樂中心,玩遊戲本它主要用途之一,不過這一波伴 HDMI 2.1規格帶來改變,包含 VRR(可變率)、ALLM(延遲)技術,是讓電視遊玩體驗,原本休閒娛樂性質進一步貼近競技類型遊戲需求。所謂 VRR PC 螢幕上行之有年,原理等同於 G-SYNC 和 Freesync 這類防畫面撕裂技術;而輸入延遲方面電視表現雖,但相比階電競螢幕有一段差距,這電視功能定位有關。

▲ 率主要取決於面板等級,而非影像介面規格,於目標取向,電視會採用如電競螢幕支援144Hz、240Hz率面板。 

於觀賞影片,玩遊戲時需要透過控制器輸入操作指令,從玩家下鈕那一刻,到畫面中角色做出反應花費這段時間,輸入延遲,時間越短,玩家操作即時,是像音樂、格鬥或魂系這種注重時機點遊戲,輸入延遲造成影響往往足以決定輸贏。電視向來輸入延遲方面吃虧原因,是因為電視功能訴求於呈現影像性,因此會螢幕多出一道影像處理手續,電視解析度與、影像處理能力,所造成輸入延遲反而會。各家電視所謂「遊戲模式」設定,其實可能會影響輸入延遲處理程序關閉,至於 HDMI 2.1 ALLM 功能,是偵測到遊戲訊源時,玩家自動切換電視到遊戲模式狀態而已,能降低多少輸入延遲,得看電視本身硬體來決定。

▲ 如《太鼓達人》這類音樂節拍類型遊戲,如果發現拍子不準,可能你使用顯示設備有關。

作為電競螢幕一個分支,結合曲率顯示面板以及21:9及32:9超寬比例個人螢幕,成為高階遊戲設備代表之一,支援遊戲及應用多 PC 平台專屬。而電視4:3畫面拓展到16:9螢幕後,則維持不變比例直到現在。於超寬比例畫面可實現無接縫駕駛艙視野,或是地圖範圍,因此能大大提升遊戲沉浸感,電視受限於面板比例,做不到這種視野感受,不過三星注意到了這種情況,今年首度自家電視產品中,21:9及32:9比例納入支援,可以説是加深了 PC 遊戲電視性,但基於目前市面存在大型曲面電視,故實際體驗無法三星自家 Odyssey 系列超寬曲面螢幕提並論。

▲ 三星Neo QLED 電視於今年加入Ultrawide GameViewe功能,可支援顯示 PC 遊戲超寬比例遊戲畫面。

欣賞串流影音,電視用户體驗最佳

多數串流影音平台目前擁有4K訊源,發展 Netflix 來説,雖然4K訊源,不過如果電腦硬體沒有達到第7代 intel Core 或 AMD Ryzen CPU 以上、顯示卡達 Nvidia GTX 1050或 AMD Radeon RX,那麼即使有4K螢幕無法觀看, Win10/11系統來説,5年內電腦大多能達到這個水準,困難是播放方式, Chrome 只能播放HD畫質外,即使透過 Edge 瀏覽器或 Netflix App,需要額外安裝「HEVC視訊延伸模組」才能正確解碼 Netflix 4K HDR 影片。至於 Mac 一些,2018年後 Mac 電腦筆電,並升級到 macOS 11.7(Big Sur)或之後版本,支援播放。

▲ Sony 電視獨家 Netflix 校正模式,於其他品牌電視製片人模式,是 Sony 與 Netflix 色彩學家合作,用以呈現 Netflix 內容專屬影像模式。

此外,就算解決了 Netflix 4K問題,代表其他串流影音服務能適用,如 Disney+ PC 上開放 HD畫質,毫無協空間,國內影音平台 Friday影音、MyVideo…,限定需用指定電視或電視盒才能播放4K內容。而多數電視品牌提前為用户解決了這些認證方面問題,拿起遙控器能無痛欣賞4K影片。

如果你拿同一個電視盒,接上電視螢幕且播放一部影片,會發現電視影像許多,這是因為電視產品提高觀看體驗,會額外訊源進行影像處理,其中 MEMC(Motion Estimate and Motion Compensation)行之有年一種動態補償技術,藉由演算法方析,影片每幀之間額外插入一個畫格,原本60Hz畫面可透過補幀變為120Hz,藉以提升動態下畫面清晰度流,各家電視此項技術稱呼有所不同,如 Sony 叫做 Motion Flow,而三星稱為 Auto Motion Plus。如果你覺得這會讓影片電影感消失,那麼可透過啟用 Filmmaker Mode 製片人模式,來關閉電視額外「加料」,電視回復到適合電影播放影像設定。

▲ BRAVIA Core 影音平台限 Sony 自家 BRAVIA XR 系列電視觀看,標榜透過流量串流技術,而能達到4K藍光光碟畫質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