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2, 2024

【mac電腦初代】看看它的演進史 |蘋果最經典的電腦之一 |電腦迎接30 |

麥金塔電腦(英語:Macintosh,/ˈmækintɒʃ/,1998年後多簡稱Mac[1]),是自1984年1月起蘋果公司設計、開發和銷售個人電腦系列產品。

Macintosh 128k(英語:Macintosh 128k)是第一款面向大眾市場個人電腦,它擁有圖形用户界面、內置屏幕和鼠標。[2]蘋果公司同時銷售其歡迎Apple II系列電腦麥金塔電腦近十年,直到Apple II於1993年停產。

早期麥金塔電腦,[3]市場Commodore 64、IBM PC及 IBM PC兼容機主導。[4]但後來,麥金塔操作系統教育和出版領域應用,使得蘋果公司成為未來十年世界第二大個人電腦製造商。20世紀90年代初,蘋果公司推出了麥金塔LC II和Color Classic(英語:Macintosh Color Classic),這兩款產品價格上當時Wintel機型競爭。

然而,Windows 3.1x和英特爾奔騰(Pentium)處理器出現,奪走了Mac電腦市場份額。大多數基準測試中,奔騰擊敗了當時Mac電腦中使用摩托羅拉68040(英語:Motorola 68040)。上世紀90年代中期,麥金塔電腦架構開始PowerPC遷移並發布了Power Macintosh系列。但因為普通PC降價以及Macintosh Performa庫存管理不善,加上Windows 95發布,導致了Mac用户數量持續下降。到1994年底,Mac電腦市場佔有率跌第三位,當年康柏成個人電腦製造商。

1997年中期,史蒂夫·喬布斯回到蘋果公司,近20款麥金塔電腦組成的複雜產品線減1999年中期4款:Power Macintosh G3, iMac, 14.1″ PowerBook G3(英語:PowerBook G3), and 12″ iBook。這四款產品藉其高性能、有競爭力價格和工業設計商業上取得了關鍵,幫助蘋果盈利。

2006年,麥金塔電腦開始英特爾平台遷移,這個時候,蘋果公司淘汰了麥金塔這個名字,取而代之是「Mac」。Mac這個綽號自第一款產品面世以來使用。

Mac產品線截至2022年6月23日為止,包括四款台式電腦(iMac、Mac mini、Mac Pro和Mac Studio)和兩款筆記本電腦(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以及兩款顯示器(Pro Display XDR和Studio Display)。

麥金塔項目始於1979年,當時蘋果公司一名員工傑夫·拉斯金想為普通消費者提供一種易用、低成本電腦。他想他喜歡蘋果品種旭蘋果(McIntosh)[5]來命名這台電腦,但於法律原因,避免與一家音響製造商「McIntosh」(McIntosh Laboratory(英語:McIntosh Laboratory))公司名稱複,所以拼寫改為”Macintosh”。[6]

直到現在,蘋果公司仍沿用Mac來命名其設計生產個人電腦。

蘋果公司第一台與如今「筆記型電腦」概念相近產品來自 32 年前,發佈於 1989 年 Macintosh Portable 是第一部使用電池供電 Mac 電腦。然而產品命名上解釋, Macintosh Portable 實際上屬於蘋果早期採用拼寫「Macintosh」麥金塔電腦,外觀上可以看出它 80 年代 Macintosh II 、 Macintosh SE 產品親緣關係,周身無不洋溢著那個年代標誌性米白色。

1989 年,蘋果公司第一台可攜式電腦| sixcolors

除此之外,從 Macintosh Portable 命名上看出這款產品的羣體偏向,彼時處電腦小型化與便攜化開端,「portable」一詞本身足夠展現出產品特點。加上當時正值賈伯斯擠出蘋果創辦 NeXT 和皮克斯、蘋果本身產品線競爭力渙散一段時間, Macintosh Portable 並沒有市場上引起顯著反響。

但是蘋果公司第二台筆記型電腦做出了一個急轉彎。上市於 1991 年 PowerBook 100 無論是黝黑方正產品外觀是直言不諱命名方式上,可以看出蘋果這一次將目標羣體明晃晃地指向了需要強度使用電腦專業人士,即「power-user」們,索尼操刀機身結構設計風格兩年前 Macintosh Portable 徹底劃清了界限。

1991 年,看著像 IBM 老大哥 PowerBook 100| Wikipedia

而 PowerBook 100 本身有一段功績,某種程度上説,如今我們習慣筆記型電腦「腕託位於鍵盤下方、整合指點裝置(軌跡球/觸控板)」 C 面佈局標 PowerBook 100 開創,重要性不容覷。,這一套商務範黑色塑料設計成為了蘋果筆記本領域經典形象, 1998、99 年初代 iMac 與 iBook 圓潤半透明多彩設計形成了反差。

然而這樣中規中矩商務風格——蘋果角度看——並不是:距離一點,早期 PowerBook 機型看上去和 IBM Thinkpad 什麼兩樣了。所幸 2001 年, PowerBook 產品線中一款「標新立異」新品這套有些商務風格中跳脱出來、工業設計層面做出了一些大膽嘗試,這便是上了鈦合金機身 PowerBook G4 Titanium 。

2001 年,橫跨 OS 9 與 OS X 、塑料金屬 PowerBook G4 Titanium| Pinterest

儘管命名規則上, G4 Titanium 只是一次 PowerBook 框架內迭代升級,但是它面世 2001 年於蘋果來説是承載著許多轉變一年——前有 Power Mac G4 Cube 設計過度導致口碑滑坡,後有摒棄 CRT 瘦身跳跳燈 iMac G4 ,以及堪稱掀起了音樂消費革命 iPod 。可以説,蘋果產品大眾消費者眼中「、乾、」印象正始於此。

設計角度上, PowerBook G4 Titanium 是可圈可點,但是它作為一款消費產品並怎麼出色。機身導致了擴展性方面(比如可以機更換雙電池)損失之外,接觸鈦合金加工經驗讓 G4 Titanium 上市初期產生了多品控問題——邊框掉漆、轉軸斷裂、磁吸卡扣脱落,小毛病不一而足。儘管蘋果陸陸續續通過規格迭代解決掉了其中大部分,但是鈦合金加工困難本質問題沒有辦法繞開,於是 2003 年,新款 12 與 17 吋 PowerBook G4 通過一種方式解決了鈦合金機型品控問題:

2003 年全系換裝鋁合金機身 12、15 與 17 吋 PowerBook G4 Aluminum 是早期進入國內使用者視線幾款蘋果筆記本產品之一,17 吋機型得到了一個「飛機」暱稱。你沒有見到過 PowerBook ,但是蘋果邀請姚明美國演員威勒 · 特耶(Verne Troyer)為 PowerBook G4 拍攝宣傳片《小》出現各類蘋果廣告盤點中。

前一年開發者大會中,蘋果宣佈了 PowerPC 處理器轉型到英特爾處理器計畫,並承諾於 6 月初完成第一批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產品出貨。因此 1 月 Macworld 大會上,賈伯斯提前半年就拿出了搭載英特爾 Core Duo 處理器 iMac ,並且宣佈 OS X 10.4.4 Tiger 於處理器原生運行、全部 PowerPC 架構軟體可以通過 Rosetta 轉譯執行階段,台下歡呼聲是真真切切。

2006 年 Macworld 大會,賈伯斯時任英特爾總裁保羅 · 歐德寧| iOSMac

等到歡呼聲退去、連結束語都説完一半後,賈伯斯一句經典「 One more thing 」於整場活動推向了最高潮。

Macworld 大會之前,蘋果電腦產品中使用是 PowerPC 970(即 PowerPC G5 )處理器,比如 2005 年 iMac G5 和 Power Mac G5 ,但是同期銷售筆記本中使用是上一代 PowerPC G4 處理器——可以説是如今 iPhone 14 搭載 A15 處理器歷史淵源了——原因, PowerPC G5 處理器儘管頻率上限,能效不如 G4 ,想要直接放進筆記本產品裡面是不現,這是什麼賈伯斯介紹使用處理器筆記本產品時,「Performance per Watt」表格是放在了產品名字之前。

,我們現在知道,這款正式開啟了蘋果 MacBook 產品線劃時代產品, MacBook Pro 。

不過處理器大不相同,初代 MacBook Pro 其實在外觀上 PowerBook G4 相似,是機身面板拼接工藝、銀色鍵盤活動式螢幕掛鈎。倘若看螢幕底部邊框上銘文話,它們同一個模子刻出來。

左:17 吋 MacBook Pro ,右:我自己淘到 17 吋 PowerBook G4

不過外觀原本不是第一代 MacBook Pro 嘗試發力方向。實際上,結合賈伯斯 Keynote 期間所用措辭,2006 年 Aluminum MacBook Pro 其實蘋果原計畫中 PowerBook G5 ——只不過跟著 CPU 換了產品命名而已。

通過塊金屬上用 CNC 雕刻出機身框架和所有結構,其帶來處縮減零件數量同時,實現了機身強度——於需要四處搬動筆記型電腦來説是一項指標。而蘋果於實現了 Unibody 一體成型機身量產後, 2008 年 10 月蘋果活動中,喬尼 · 艾弗登台介紹 Unibody 工藝是排在了代表性能新款 GPU 前面。

這一刻開始,我們印象中熟悉那個使用玻璃螢幕、黑色懸浮鍵盤(稱島式鍵盤、巧克力鍵盤,指每顆鍵帽之間留有空隙鍵盤類型)與多點觸控板 MacBook Pro 走進了人們視野。拋開各種功能性上改變,這套設計語言蘋果堅持了近十年,沿用到了 2016 年末 USB-C 介面新模具上市。

而 Unibody 外殼之外,這一代 MacBook Pro 升級還包括來顯示卡——並且不是一塊,而是兩塊獨立封裝顯示卡。

彼時距離英特爾 CPU 與 GPU 整合到同一塊晶片上、形成如今意義「核心顯示卡」有兩年多時間。瞭解決高性能顯示卡能耗問題,蘋果採取了讓顯示卡自己「搭配」辦法:同時 MacBook Pro 裡面裝上了 GeForce 9400M 與 9600M GT 兩塊 GPU ,使用時讓兼任北橋並且功耗 9400M 工作,碰到負載任務後切換到 9600M GT ——這是什麼一部分 2011 款 MacBook Pro 出現過導致脱焊事故後,「停用掉一塊 GPU」處理措施開始流行起來緣故。

與此同時, 2008 年第二代 MacBook Pro 迎來了蘋果新一代多點觸控板。儘管同年時候發佈 MacBook Air 上面那塊叫做 Multi-touch Trackpad ,但是第二代 MacBook Pro 上這一塊觸控板於幹掉了下方機械鍵、完成了視覺上統一,成為了後續 MacBook 產品線中玻璃材質觸控板源頭。

另一項事實於,儘管第二代 MacBook Pro 2008 年活動中亮相、並且硬體組態十分接近,使用 Unibody 機身 13 吋 MacBook 並屬於 MacBook Pro 系列,而是於之前聚碳酸酯機身純白色無印 MacBook 、暱稱「白本」升級款。直到 2009 年 WWDC ,蘋果宣佈 13 吋 Unibody MacBook 併入 MacBook Pro 系列,自此將 Pro 系列擴充 13/15/17-inch 三條產品線。

時 2012 年, MacBook Pro 面向圖片音訊創意領域專業使用者之間樹立了口碑,因此當使用者們看到 2010 年伴隨 iPhone 4 一起發佈 Retina 螢幕技術一塊 3.5 吋的小螢幕上能帶來如此顯示效果提升後,將 Retina 螢幕搬上 MacBook 聲音不絕於耳。

因此 2012 年 WWDC 上,蘋果順勢發佈了新一代使用 Retina 螢幕 15 吋 MacBook Pro ,螢幕框縮同時解析度一舉躍升至 2880 * 1800 ,並於同月停產了 17 吋非 Retina 機型——直到整整七年後一次螢幕尺寸進行了變動。

延伸閱讀…

麥金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Mac 電腦迎接30 週年,看看它的演進史

Retina 螢幕之外,第三代 MacBook Pro 一次機身模具進行了一些改動。 Unibody 工藝沒有變之外, Retina MacBook Pro 機身造型與 2010 年末楔形機身第二代 MacBook Air 接近,15 吋機型厚度相比上一代 Unibody MacBook Pro 減少了四分之一、十分接近 MacBook Air 厚度了。

外部結構改同時, Retina MacBook Pro 顯著進化於去掉了機械硬碟與光碟機,全面使用閃記憶體晶片,顯著提升讀寫性能同時告別了之前那個可以使用者自行升級 MacBook Pro 硬體時代——不過儘管記憶體焊死了主機板上,使用者還是可以通過轉介面換硬碟。

如果説之前 Unibody MacBook Pro 奠定了 MacBook Pro 經典造型基礎,那麼使用 Retina 螢幕 MacBook Pro 毫無疑問大家眼中經典造型本人了。作為後一代維持著一點點使用者升級空間、同時保留主流介面並且硬體(是螢幕)落伍機型, Retina MBP 可以説是歷彌一代 MacBook 。很多我們今天習慣小功能,比如風扇稱扇葉、多麥克風陣列,是 Force Touch 觸控板,是出現 Retina MBP 上面。

從今天視角回頭看 2016 年全新款 MacBook Pro ,一句評語是「生逢時」——前一年 12 吋 MacBook Retina 機型上,蘋果嘗試了一些設計理念,並且有些冒然這些理念直接套用了任務 MacBook Pro 上面。而結果是顯而易見:包含 Touch Bar 機身模具主銷 2016 2021 年,成為了是 MacBook Pro 風評幾年。

然而回到技術本身來講,包含 Touch Bar 全 USB-C 機型包含是顯著。蘋果向來很少回顧自己發佈產品,但是 2016 年 10 月 27 號媒體見面會上,蒂姆 · 庫克地 1991 年 PowerBook 170 作為開場、上了「定義筆記型電腦」陳述來介紹新款 MacBook Pro ,可見當時蘋果於這套設計寄予。

是,蘋果這一次眼光並不是準。

儘管 Touch Bar 本身理念有創意,但是使用者們基於二三十年鍵盤使用習慣證明是無法通過一個功能改變。因此原本是 2016 款 MacBook Pro 主打功能 Touch Bar 是收穫了大多數使用者「雞肋」評價,沒能蘋果預期那樣成為革命性方式。

而主打功能沒能打動使用者同時,模具專業產品上追求引發了一些問題。儘管「發熱」從 MacBook Pro 誕生之日起一個避不開話題,一部分 Unibody 與 Retina MBP 出現過於過導致晶片脱焊修改售後政策召回問題,但是近十年消費者們之前了——機身體積極大限制散熱模組、縫縫補補兩三年沒能解決實際問題蝶式鍵盤,帶 Touch Bar MacBook Pro 機型上催生出了比如「夢幻管」「鍵盤敲鋼板」一系列經典笑話。

但是笑話之外,可否認是帶 Touch Bar MacBook Pro 帶來了很多確實用,比如這是第一款帶有 Touch ID MacBook ,機身雙側可用雷靂 3 介面儘管高估了 USB-C 規格普及速度,帶來了多靈活性。然而不合時宜往往並不能帶來正面效果,當年設計過度、實用性向美觀度過分妥協 Power Mac G4 Cube 那樣,全系列使用 Touch Bar 這段時間不可不謂是 MacBook Pro 一段低谷。

是,2019 年 11 月,徹底蝶式鍵盤決裂(英特爾處理器) 16 吋 MacBook Pro 是向著方向邁開了步伐。

説,無論是哪個時候 MacBook ,其中 13 吋機型或許不是組態那一個,但總是賣得那一個。

從 2020 年 11 月蘋果自研 M1 系列處理器落地,到 2021 年 10 月使用了模具 14 吋 16 吋 MacBook Pro 伴隨著 M1 Pro 和 M1 Max 發佈,我們原本以為會隨著「M1 試驗田」職責一起退役 13 吋 Touch Bar 機型不僅沒有退役,反而藉著 M2 MacBook Air 電池拿下了目前蘋果筆記本續航冠軍,極客灣 續航測試 中跑出了接近 15 個時傲人成績。

但是毫無疑問,目前 14 吋和 16 吋 MagSafe MacBook Pro 才是系列中流砥柱。與 2016 款模具是,這一代機型渾身上下洋溢著對十年前致敬回歸:

換句話説,這是 MacBook Pro「工具屬性」那段時間追思——平頂圓角機身設計來跨界兩代 CPU Aluminum MacBook Pro ,手感剪刀腳鍵盤來自生產工藝鍵盤樣式 Unibody MacBook Pro ,素質大升級螢幕和重逢介面來不衰 Retina MacBook Pro ……如此種種,我願意相信它們會是下一個十年「Retina MBP」,成為那個標竿存在。

本文來信公眾號“少數派”(ID:sspaime),作者:PostMeridy ,責編:Tp ,36氪經授權發佈。

延伸閱讀…

蘋果最經典的電腦之一,帶你回顧MacBook Pro這16年的歷史

初代蘋果電腦Apple-1 現身拍賣會,預計能拍出超過1500 萬 …

1984 年1 月24 日,首款 Mac 電腦發布,距今 30 年歷程,Mac 全稱Macintosh 電腦,它是繼 Lisa 後,蘋果第二款具有圖形介面電腦產品。並且後成了蘋果電腦代名詞,Mac 30 年歷程可以看做是電腦發展一個縮影。

其實,Macintosh 是蘋果品種 McIntosh 變化而來,而McIntosh 同時是聲學音頻廠商,避免衝突之下,Mac 名得以流傳。

Lisa 説起,蘋果第一款圖形介面電腦具有劃時代意義,這是 Macintosh 前傳。當時了 3​​ 年 5000 萬美元來研發這台以 Jobs 女兒命名電腦,結果這台電腦售價十分高昂,10000 美元售價今天消費標準合現25000 美元,高昂售價使得這台電腦銷量。

拯救 Lisa 銷量,蘋果設計了模型,命名為 Macintosh XL ,售價親民了許多,3495 美元。

算起來。1984 年 Macintosh 128K 才算是 Mac 系列開山作,售價2495 美元。這款 9 英寸螢幕,128K RAM 電腦當時「」了。

Macintosh 512K 是 Macintosh 128K 次代機型,RAM 提升 4 倍,但是外觀上沒有什麼變化。

1986 年 Macintosh Plus 投入市場,售價 2599 美元,擁有 1M RAM。同時它有 SCSI 接口,意味著Macintosh Plus 可以接入外接硬碟。

Macintosh Portable 1989 年發售,主頻 16MHz Motorola 68000 處理器當時快了。它是蘋果第一款帶電池電腦產品,大致上,我們可以認為它是一款筆記型電腦,即使 16 磅(7.26 公斤)。

Powerbook 1991 年推出,相比於 Macintosh Portable,Powerbook 可以算作是蘋果第一款便攜式筆記型電腦。隨後成為蘋果一條主力產品線,直到 Macbook 所代替。

1998 年 iMac G3 吸引人地方於其多彩的配色和外形,這當時是具特色。iMac G3 意義於,這是Jobs 重回蘋果後主導第一個大型項目。

iMac G4 是蘋果 2002 年新增產品線,當時靈活性和扁平化著稱。基本上奠定了現 iMac 系列雛形。iMac G3、G4、G5 暱稱軟糖、枱燈和相框。

Macbook 是蘋果 2006 年推出筆記型電腦,用以代替 iBook 和 Powerbook G4 系列,Macbook 當時有黑色版本,市場上多見是白色版本,有些粉絲會地稱小白。2011 年蘋果發布 OS X Lion 和新款 Macbook Air 後,Macbook 白色款停止銷售,正式意味著 Macbook 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 分產品線代替。

Macbook Air 是展示蘋果絕佳設計功力產品,於取消了光碟機,Macbook 是業界追趕目標。Macbook Air 2008 年首次推出。

iMac 2012 將 Macbook Air 上薄帶到了桌面一體機上,相比於前代機型,iMac 設計語言上發生變化,配置上是按部就班升級,但是27 英寸邊緣機身是讓人忘。

説到 Apple 有、收藏品,初代蘋果電腦 Apple-1 其中之一, RR Auction 成立 Steve Jobs 與 Apple 電腦革命拍賣會中,其中包括了一台 Apple-1 電腦,這可能將創下拍賣會新高價,預計能拍出超過 1500 萬元新台幣天價。

初代蘋果電腦 Apple-1 現身拍賣會,預計能拍出超過 1500 萬元天價

前段時間,初代 iPhone LCG Auctions 拍賣會創下 3,356.40 美金(台幣 192.5 萬元),不過有款產品價值超越這價錢。 Apple 第一款產品— Apple-1 於 1976 年發表,當年起售價為 666.66 美元,經歷 47 年後現身拍賣會。這次 RR Auction Steve Jobs 與 Apple 電腦革命拍賣會,有許多文稿,有多款經典 Apple 電腦拍賣行列中,其中包括了這款初代 Apple-1 電腦。

這次 RR Auction 出售 Apple-1 是過去「發現」,因位直到 2023 年才出現在剩餘的 Apple-1 裝置已知列表中。它於 1977 年美國印第安納州商店首次於演示系統,後來交給現在所有者。

這台 Apple-1 Apple 聯合創始人 Stephen Wozniak 設計並手工打造,主機板上有 Stephen Wozniak 親筆簽名。回顧 Apple-1 從 1976 年開始生產大約 200 台,其中 175 台售出。稀有數量,現在能以超過 40 萬美元價值。

截稿前, RR Aution 出價來到 71,425 美元,而這次 RR Auction 拍賣會現身 Apple-1 預計能售出超過 50 萬美元,換算新台幣大約要價 1,525 萬元新台幣,這價格超過當年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