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3, 2024

【電腦4pin】電腦4pin供電線 |4pin線 |小4pin一分三 |

自己作為電腦小白一步步摸索着兩台電腦硬件組裝基本告一段落了,其中涉及到和風扇相關接口部分遇到了坑,分享一下自己踩過各種和見接口對應風扇選擇和轉接雷,於有值友能有參照。

因為有個別風扇我有買,但是接口,所以儘量找到產品鏈接或相關示意圖大家做參照。背景沒有找到板,所以拿圖吧大佬機箱(鞋盒)代替。

以下是本文主要內容結構,於有問題直接查找:

這款是前一段維修的備用機選風扇時候天貓上購買sp120,標配即為3pin風扇接口,如右上圖所示右左1、2、3對應針孔代表地線、12v供電、測速線,因此連接這個到主板3pin接口,可以通過aida64或者其他傳感器讀取軟件讀到風扇轉速信息。如左圖所示接口一側有兩個細槓,這是作為防呆口設計,如果這兩個槓剛好貼近兩側的話就説這個接口是3pin而不是下文介紹4pin。

如上面右下圖包裝所示,購買風扇包裝會寫是幾pin線材接口,購買之前可以仔細看一下產品介紹或者其他人曬來弄清楚風扇是什麼接口。

上圖華擎x99玩家3主板風扇接口示意圖,目前主板一些沒有3pin接口了,低端一些以及主板還是能看到。如左圖紅框指示這個是機箱風扇接口,應三個針排序和前者説1、2、3對應地線、12v供電、測速線,另外可以看到中間有一片凸起片可以和前面説防呆設計兩道槓卡一起,保證於非“大力蹟”用户可以很弄清接口插入方向。右圖是pwr fan電源風扇接口,現在電源基本用不上這個口了,不過可以這個口做一個滿速3pin 12v供電口來使用。

於機箱風扇3pin口,雖然沒有速度控制線,但是有辦法可以通過主板或軟件調節電壓來進行範圍風扇轉速調節。

另外,於3pin是帶有風扇轉速控制線,因此3pin接口風扇有一些是會額外帶一個4pin供電接口電源直接接入供電,如此做話轉速無法範圍內進行調節了,直接回默認全速。

這裏yes家幽稜鏡散風扇接口來做一個示範吧,如上圖這個風扇接口是一個4pin接口,左圖和右圖是接口正反面對應1、2、3、4代表地線、12v供電、測速線、pwm信號調速線,上面説3pin接口多了一根pwm調速線,可以通過與主板或對應接口第四根接,實現通過軟件風扇轉速控制。

左圖可以看到接口1和3兩側有一個和3pin類兩道槓,直觀理解是這個和3pin接口互通,下文會介紹如何3pin互通使用。

購買風扇以及散熱器時候,產品會標註是否支持pwm調速,如下面利民as120plus寫了風扇接口4pin pwm。

4pin接口主板上見,即便是年前主板cpu風扇控制上會採用4pin控制模式,比如下圖聯想品牌機用intel原裝散熱會是4pin。

主要看右邊圖x99主板,提供了兩個cpu風扇口,cpu fan1是一個4pinpwm接口應四針順序如圖,cpu fan2是一個3pin接口,不論是3pin還是4pin有防呆口設計,“防呆不防”,所以千萬不要大力蹟裏懟,找到兩道槓和那個塑料片凸起對合。

4pin和3pin接口互通,如果只有3pin風扇和4pin接口,或者是只有4pin風扇和3pin接口,那麼只需要1、2、3針和接口應插,只是pwm調速功能實現。

4pin風扇4pin針上可以通過uefi或者軟件實現精準控制,比如話説AI suite3裏面fan xpert4軟件讓風扇cpu温度和主板温度進行適應性轉速調節。

如頭圖所示,因為要保證機箱風道通風,或者説各種光污染加成,機箱裏面多添加幾把風扇是事情,但是主板風扇接口三四個外加還要接cpu風扇,所以多出來風扇如何處理?

這種風扇型號帶有pst風扇解耦如上圖所示,會帶一個4pin接口,可以讓下一個風扇主接口接入並且串聯下一個,連接方式類似於一些顯卡風扇接法。這種產品當時看好了一個arctic家風扇但是考慮到走線可能會堆出一坨是放棄了,不過這種確實是多個風扇連接到一個插針上方式。

如左上圖可以這種分線一個4pin擴展兩個4pin接針口,但能看出來其中一個接口只有三根連線鏈接。

如左下圖,上方接針是4pin接針,下方接針是少了第三針測速線4pin接針,因為兩個風扇並聯好後會同時回傳到一個主板接針上,因此測速只能反饋一組速度數據,可以認為滿4pin是主風扇,其他幾個是風扇跟着調速。

如右圖示意,一個3pin接口可以接在這種4pin針上,但後一根pwm針會空出來,説左方風扇是可以測速可以調速,右方風扇不能測速不能調速。

至於一個一分多線多能帶動幾個風扇運轉,目前我購買過一分三gelid線可以支持,多話於主板單個風扇接口功率優先所以可能會出現帶不動情況,這時需要通過4pin外接供電補足了。

我主電腦5個機箱風扇通過2個一組方式接在了3個主板機箱風扇接口上,備用電腦因為主板有一個風扇接口了而且風扇自帶一個4pin供電接口並,所以選擇了集線器解決。

如左圖即為掛機箱背面風扇集線器,這個是版本,某寶上十多元一個,和集線器功能差不多,機箱裏6個機箱風扇全都掛在了這個集線器上。

集線器頂部連接線主板風扇接口4pin,如右圖其實只是4pin中取了3、4兩根針,測速針和pwm調速。

延伸閱讀…

電腦4pin供電線

小4pin一分三- 優惠推薦- 2023年8月

集線器底部是一個sata電源供電線,用來10個風扇接口提供足夠電力支持,可以自己電源配線規格選擇大4pin供電版本。

集線器出的10組插針是4pin,但其實只有紅色才是四針全功能,其中3針是可以實現測速,其他9個接口第三針是接(集線器設定會有所不同)。

因為我插上6個是3pin風扇接口,可以看出來風扇3pin限制並不能從主板收到pwm信號,同時供電完全來電源會受到主板風扇接口電壓調節影響,所以這6個風扇是運轉,和主板4pin接口連接線可有可無。如果其中機箱風扇中有4pin接口風扇,那麼可以通過主板pwm控制轉速。

説風扇rgb可以對性能提升150%,不過我這個備用機箱rgb是定色不會調所以不算

並不是所有主板有rgb燈效控制接口,比如我這款四年前x99沒,華碩x570還是帶了三個燈效接口,雖然我主電腦採用光污染,但是可以介紹一下(這裏我應懂,所以儘量科普)。

如左圖白色那一部分4pin缺一根針接口,5vrgb控制接口,叫argb可編碼幻彩rgb接口,燈效傳統rgb燈珠多變,而且3孔接口插錯(4孔通用!!!),產品我有買過,比如摳風者家聖盃這一類產品,會產品名稱上有明確標註(5v 3pin)、argb之類關鍵詞。

如右圖那個白色4拼接口,其下方有註釋+12v、g、r、b是四根針對應控制,對接是4孔一種燈效接口,可以yes自帶幽稜鏡一根接線:

搭上面這個4孔母口即為這個12v rgb接口,其中箭頭位置接在+12v針腳上,不要接錯了。購買相關產品時候建議查看是否標註有12v rgb字樣,如果有的話也沒説5v,概率還是這種,不過可以產品詳情裏查看接口。

這個看似見,於很多做過顯卡改裝朋友還是有需要。

比如我這張980ti,之前是水冷但於cpu水冷爆了,所以想着顯卡水冷一併換掉。思前顧後後選擇了arctic家accelero xtreme3代,大家説ac3奶,一個5熱管高效能風冷散熱,京東產品下架多時了。

延伸閱讀…

4pin線- 優惠推薦- 2023年8月

電腦小白硬件系列篇五:風扇怎麼接——各種3pin、4pin、rgb

如右圖所示,這個散熱風扇採用了pwm 4pin接口(這個接口好像有官方説法,不過淘寶搜顯卡pwm風扇轉接口能搜到),所以直接接顯卡pcb板上防呆口(這個插反了插進去),以下另一張6870顯卡和一根延長線做演示:

顯卡上面這個4pin對應四根針順序和主板風扇4pin相類,是如上圖標註1、2、3、4順序排列,而且母口和公口防呆設計顯而易見。這一類顯卡接線和我們風扇接口通用,但是各個針定義相仿,所以可以通過轉接形式這種顯卡pwm接口轉換成常用風扇接口,如下一分二線所示:

如左下圖這種顯卡pwm風扇轉接線一分二一頭是可以接在標準顯卡小4pin接口上,另外兩頭轉為標準風扇4pin接口,如右下圖是一個4pin加上一個缺少測速線4pin。

這種顯卡轉標準4pin接線有很多處,因為顯卡會自帶顯卡温度温控調速策略,於控制顯卡水冷冷排風扇轉速可以讓顯卡佔用率時至於風噪,而我選ac3奶之前想配一個九州風神德古拉來壓顯卡,那個古董級顯卡散熱器帶風扇所以要自配兩個標準12cm風扇。

另外,如果是顯卡過於古董比如這種730亮機卡,原裝風扇吵得要死所以當時換成了超頻三這個顯卡散熱,散熱風扇接口是3pin,而顯卡主板只有2,這種關係,前面理解這個2針應該只有接地和供電,如果知道那兩個母口應1、2,如果知道關係隨插着試試,插錯了會轉而已。

Amdradeon顯卡可以通過全局wattman進行風扇策略調整,如果滿意風扇自定義温度管理,可以手動拉高或拉低風扇轉速進行定製化調整。

如果是一些顯卡,可以微星afterburner控制超頻和風扇策略(是msi顯卡,我980ti是影馳公版可以msi軟件進行調節和控制)。

風扇選擇方面坑很多,如尺寸、軸體、轉速、風速、風壓、風量性能參數是關鍵,幾pin接口選擇上可能會出錯,買到家拆了包裝知道如何下手連接。

本文踩了很多坑,描述説了説風扇接口選取和基礎連接方式,希望能您有所幫助。

運動、數碼,有啥寫點啥,大家關注個!
有事vb同名聯繫,謝謝

ARCTIC顯卡散熱器(適用於RX480,R9390,290X,GTX1080,1070,1060,980TI,780,770/3風扇3代)

ARCTIC顯卡散熱器(適用於RX480,R9390,290X,GTX1080,1070,1060,980TI,780,770/3風扇3代)

請告訴我們多資訊,PChome 24h 團隊持續蒐集使用者心聲,並優化整體服務體驗。